潜心做好一件事——朴津

发布时间:2023-01-10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潜心做好一件事

———记区政协委员、燕山城市管理和交通委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朴津

“无论是科研还是任何工作,很多人做得时间久了都会有点自我怀疑,怀疑干不干得下去,感到很苦很枯燥。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院士,一生就干了一件事,研究‘快中子反应堆’,70多岁时还每天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从家属区骑到单位。他默默耕耘的那种力量很强大。”

在今年一场“走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委员沙龙”读书活动中,房山区九届政协委员、燕山城市管理和交通委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朴津讲读了自己撰写的《信仰》一文,写的就是这位院士一生潜心专注科研的事迹。“当时我讲这一篇,想给大家鼓鼓劲,不管什么工作都会有难度,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人就这样一生为了一件事一直在努力。”朴津说。

把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垃圾分类”与“核物理研究”放一起,这俩事业能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其一是想要取得一些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都非常艰难、见效慢,其二是一旦成功了,又是极具价值的。回到朴津的本职工作,她本人就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向精细、专业和系统化那些力量的一份子,就是那个还在为这“一件小事”潜心耕耘着的人之一。

202051 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一民生“关键小事”开始在北京各个社区真正推行。要改变居民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声令下便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然而经过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很多改变又肉眼可见地悄然发生了。今年9月底,燕山迎风街道杏花西里甲院、向阳街道燕东路社区同房山区其他乡镇的六个小区一同获评2022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下,垃圾分类已逐渐智能化、系统化。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人,而恰恰是被注入了非常人性化的考量,才让它的价值愈发凸显。

用朴津的话说,“为了保障垃圾分类的效果,我们(燕山)几乎是工作从头做到头了,从居民家里开始一直到后端处理,可谓全链条无盲点。”

她给记者发来一张 《燕山 生活 垃圾分类 打分表》,清晰的考核指标被一条条量化出来作为评分依据,直观反映垃圾分类完成情况。居民投放时,垃圾分类了有几分、没分类扣几分,都很明确,由此参加地区垃圾分类“四评”,给社区评级、家庭评优、桶站评星、指导员评先,激励居民从源头分类;配套开创“查五情、知五情”工作法,指导掌握居民分投便利性、环境整洁性、指导员工作有效性和垃圾收运及时性。其结果是燕山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一直稳定在20%以上,高于全市18%的标准,居民自主投放率、参与率达90%以上,垃圾减量率达17%

作为房山区政协委员,朴津结合本职工作,组织配合撰写《房山区市容环境调研报告》,并两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听取区直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她还提交二胎家庭教育资源配置提案一篇,附议多篇具有社会普遍关注性主题的提案。

“我们现在的工作基本都是一线的,相当于充当触手的角色,首先在一线把情况都摸清楚,底数清情况明,然后才能提出提案。现在我作为政协委员和燕山地区城市运行保障的工作人员,主要还是把一线情况了解好,如实反映出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可能是我目前或者未来一段时间履职的一个方式方法。”朴津说。一年的政协履职经历,也让她对政协和本职工作有了新体悟,“我可以从各个角度提案,它是一个宏观的,相对比较大的,而我们做的工作又是基层的,如此碰撞起来,就要求从总体把控、从细节入手,考虑问题的视角比以前要更宽广了。”

朴津说对自己现在干的活更有信心了,尤其垃圾分类从完全没有到现在,每天都有变化、每个时间段都会有变化。但无论市级区级,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都是源头分类,最终想达到的,是真正让居民从源头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人人为环境做一点贡献。朴津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将更注重全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个性问题,跳出“管环卫,只盯环卫”的圈子,通过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争取从更宽广的视野、更优秀的角度、更高的可实施性上,提出更高水平的意见建议,为房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