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调研专刊第十六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十六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

 

 

对我区“十二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区政协委员  时鸣玲

 

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一批南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精品工程,我区应把握机遇,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城市化进程。

一、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城市道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房山新城城市道路92.55公里,道路密度为0.6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良乡组团城市道路总长66.26公里,燕房组团城市道路总长26.29公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比五年前有显著改善,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我区范围内次干路和支路明显不足,各等级道路间衔接不合理。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利于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

2、城市道路系统性差。我区城市道路网密度和系统性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支路网密度与国标差异较大,与北京其它远郊区县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影响路网整体性功效的发挥,道路系统不能满足新城规划的要求。

3、道路破损严重。良乡和燕房组团的部分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随着交通量增大,路面破损严重,多处烂边、裂缝、老化脱落,周边群众出行困难。

(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房山新城有生活垃圾收集站629个,其中良乡组团452个、燕房组团177个。垃圾转运站17个,垃圾综合处理场 2个,各类垃圾运输设备 117套(个)。城关地区有嵌入地下式垃圾箱站35座;燕山地区有密闭式垃圾清洁站12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1座。房山新城每日垃圾产生量400吨,普遍采取混和收运模式,基本实现机械化收集,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分布不合理。农村垃圾纳入城市化管理,加大了设施处理和调整垃圾处理设施布局的需求,而新城垃圾转运站规模小、布局不够合理,封闭式垃圾箱桶配置数量不足,覆盖率较低。部分地区采用露天堆放或垃圾池的方式收集垃圾,不能有效发挥转运站的作用,对环境影响较大。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保障机制还需完善。部分垃圾处理仍是以填埋为主的传统模式,浪费土地资源,运输和处理成本不断增加。而由于缺少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的多元化投资和管理保障机制,居民垃圾费征收率较低,垃圾处理资金缺口大,不足以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成本及企业的合理盈利,影响了多方对垃圾处理的积极性。

(三)供热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房山新城供暖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其中城关供热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良乡供暖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均以分散燃煤锅炉供热为主,供热覆盖率约为95%;燃煤供暖面积约900万平方米,约占供暖总面积的90%;清洁能源供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约占供暖总面积的10%。供热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设施配置不合理。房山新城缺少大型集中供热管网,设备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大部分供热设施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增加了统筹协调管理锅炉房和行业技改的难度,降低了供热效率,造成能源浪费。

2、热源供需矛盾突出。近几年,新城发展已远远超出原老城区的范围。良乡组团每年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导致供热负荷大幅增加,而多数锅炉房容量已达最大负荷,由于多种原因已无法继续扩建。新发展的地块没有集中供热源和管网,供热效率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

3、污染严重。一些小锅炉房无序建设,大量废气随意排放,造成我区采暖期空气质量不能达标,对新城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加重了供热采暖与环保的矛盾。

二、“十二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一)符合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新城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考虑城市道路、环卫、供热等专项规划,重点实施《房山新城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已确定的项目。

(二)满足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成系统、十五年见水平”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实现新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能层次分明,结构布局合理

新城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功能设置上要层次分明,在结构布局上要合理,强化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新城之间的联系,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切合实际,量力而行

本着充分挖掘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先骨干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科学划定近期实施规模和范围。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宜居新城为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标准,高起点抓好城市道路、环卫设施、供热设施等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安排未来几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加快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构建便捷、通畅的快速交通体系。按照城市道路网络功能等级的划分,良乡、燕房新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主干路向次干、支路转移,对不合理的路网进行梳理,提高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增强路网集散能力。加强房山新城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早贯通京石二通道、京良路等连接房山新城和市区的道路。

2、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发展承载力。按照房山新城总体规划,健全新城、乡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打造“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属地负责——社区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完成房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城关粪便消纳场、建筑渣土综合处理中心、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的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实施集中联片供暖,提高供热效率。建成并投入使用良乡吴店、鸿顺园和城关西里、城中、城东以及长阳CSD区南中心组、北中心组、独义等集中供热工程,逐步取消房、良两城99座分散燃煤小锅炉房,加大供热节能力度,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清洁能源供热。

(二)协同配合,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统筹谋划工程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一是预留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前对列入规划项目建设的土地性质进行调整;二是强化预留土地监管。采取措施,杜绝预留地内出现其他建设或种植树木;三是加快规划审批手续办理。建设单位要及时完成计划上马项目的规划、工程、施工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准备工作,缩短审批时间,确保前期投入到位;四是抓好上下对接。发改、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变“串联”为“并联”,主动争取市主管部门的支持,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三)多措并举,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保证

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全面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除政府投资外,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

(四)强化管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好质量关

一是科学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优先安排重点工程和对城市建设有制约性的项目,缓建“锦上添花”的项目,作到计划一批、准备一批、实施一批;二是切实加强银行贷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建设程序的有关法律、法规,有效发挥投资和工程效益;三是加大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强化项目法人、项目招投标和项目监理等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