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调研专刊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三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25日

 

充分发挥文艺人才优势

为“三化两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区政协委员 区文联主席 史长义

 

近年来, 房山文艺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全区思想宣传文化战线为“三化两区”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扎实工作,为“三化两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房山文艺发展的现状

(一)融入发展主旋律,为“三化两区”建设进行形象的宣传。按照全区思想宣传文化战线工作部署,区文联创新工作模式,集中优势力量,以“文艺方面军”的姿态直接融入房山发展主战场,用各种文艺形式为“三化两区”建设擂鼓助威,起到了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战地宣传作用。

1、开展主题文学创作活动。一是组织“我看‘三化两区’”主题征文活动。2010年,发动区作家协会、下属学会会员和全区文学爱好者深入生活、细心观察、认真创作,共收到应征稿件近500篇,经专家评审,80多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11年初,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集《扬帆》出版,成为房山人争相传看的热门读物。二是组织报告文学创作活动。选派8位实力作家,以“三化两区”建设的重大选题为切入点,进行深入采访,完成8篇报告文学,辑集出版了“三化两区”主题报告文学集《破冰》。

2、举行专项文艺创作活动。2009年,配合区重大工程建设,区文联选派作家创作有关轨道交通房山线拆迁题材的快板、相声、小品等曲艺作品6件,由房山艺术家在区内和拆迁地区巡回演出。房山本土文艺家创作的作品,以高调的舆论宣传,在群众中起到了鼓动与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区轨道交通建设拆迁工作、使房山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贡献了力量。此外,在近几年的区团拜会上,房山艺术家创作并表演的反映房山发展建设等热点题材的快板、山东快书、相声、小品等原创节目,都成为团拜会演出的亮点。

3、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2011年6月,在阎村龙乡书画苑举办了《锤镰颂歌——房山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参展作品共130幅,其中书法作品72幅、美术作品58幅。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多样,饱含热情地讴歌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展现了祖国秀美风光和我区“三化两区”建设成就的美好画卷。

(二)深入发展领域,为区域发展、行业建设做形象的代言。区文联积极组织所属会员,主动出击,深入房山发展建设一线,为房山区域发展、行业建设做文艺的注脚。

1、组织“快速发展的拱辰街道”专题文学创作。拱辰街道是房山区委、政府所在地,是房山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街道成立五年来,城市化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多次得到了区领导的表扬。为此,区文联组织20 多位区内艺术家,对街道成立五年来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共创作报告文学7篇,诗歌(含古诗词)40多首,拍摄图片数百余幅。2011年6月,推出了《燕都•拱辰专刊》,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

2、开展房山教育《辉煌十年》报告文学创作活动。2011年,配合区教委十年教育志的编纂工作,区文联、区作协组织20多位作家,深入房山教育一线采访,进入文学创作。反映房山教育十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20余篇报告文学即将完成。

3、编辑《燕都•房山民防专刊》。2008年以来,区文联每年都抽调一部分人力,为区民防局编辑出版两期《燕都•房山民防专刊》,从宣传普及抗灾知识,到灌输现代民防理念,再到房山民防的跨越发展,逐渐打造出了房山的民防文化。

(三)推出“文化学”研究成果,为房山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区文联注重挖掘地域文化、不断推出房山地域文化丛书,在房山文化学研究方面,陆续挖掘推出了最新研究成果。

1、出版《房山民间文学》。2009年,经过数年挖掘、整理,集房山民间文学之大成的《房山民间文学》出版发行。在2月召开的出版发行座谈会上,区领导、市民俗专家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给群众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为房山文化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北京留下了重大的文化成果,尤其是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2、推出专著《周口店遗址通览》。2008年出版、135万字的《周口店遗址通览》,全面反映了生物的生态环境、古人类和古生物的活动及相应的地史变迁,研究了从1926年至2006年跨越80年学术资料,既有细节又有全貌,是一本周口店研究大全,结束了周口店遗址研究有专史无全貌的历史。

3、编辑出版《北京人文地理•房山卷》。借助北京市规划委与市测绘院监制的《北京人文地理》杂志平台,与房山规划分局联合组织区有关人文、历史、地质方面的专家参与编撰该杂志的房山卷,共组稿31篇,提供照片800幅。《北京人文地理•房山卷》的出版,填补了我区相关领域的空白,反映我区人文地理的历史和现状,展示我区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房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砝码。

虽然这几年房山文艺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区文艺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艺家队伍实现自身价值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促进文艺家队伍的创作热情,提升作品质量。二是文艺事业发展资金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虽然区政府每年都在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但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要引进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发展文艺事业的格局。三是文艺事业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虽然有相关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但对文艺人才的使用方略、对文艺创作的奖励政策等显得力度不够。

二、发挥文艺人才优势,助推“三化两区”建设的建议

长期以来,房山文艺取得的成就为龙乡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房山文艺家的域外知名度极大地提升了房山在北京乃至全国的美誉度。文艺家们在用自己的创作成果丰富龙乡文化内涵的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文艺的方式为“三化两区”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今后,要更好地发挥房山文艺人才的优势,为“三化两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建立沟通的渠道,发挥文艺人才的谋略之长。此前,区文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多次策划、组织区内艺术家与区领导进行座谈,围绕“文化兴区”的主题,就加速乡镇企业文化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校园文化、繁荣房山文艺创作、挖掘民间艺术、利用文化资源等方面献计献策,其中许多建议被区委区政府在决策中采纳。但由于没有制度保障,这种沟通很难得到长期的保持。因此,建立一种定期的、畅通的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区内文艺家沟通的机制很有必要,如定期举行各种专题座谈会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另外,还应考虑,在政协委员构成中,增加文化、文艺方面人才的比例,在每年“两会”时,多安排文艺工作对口座谈等。

(二)实施“名人化”战略,展示房山文艺家的艺术风采。如果说文学艺术是文化中最为绚丽的部分,那么文学名人就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由此可见,文学名人对一个地区有多么重要。房山的文化土壤和文学传统具备了产生文学名人的基础,房山的文学创作实力具备了产生文学名人的基本条件。因此,区委区政府要尽快制定一个包括文艺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以及打造房山文学名人等一揽子文艺发展的“文学创作名人化”规划。

(三)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保障房山文艺的不断繁荣。科学、先进的文艺政策是文艺得以繁荣的保障。区委区政府应就如何使用好包括外来文艺家在内的文艺人才、培养和推出房山文艺劳模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建立文艺奖励机制,每两年搞一次全区文艺评奖,对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和优秀的文艺创作予以奖励。以足够的资金为保障,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地区的经验,策划、组织、实施带有地域特色的重大文艺活动和打造地区文化品牌,特别是保护和提升《燕都文丛》等已有的文艺品牌,借助这一房山文艺作者走向成功的平台,切实做大做强房山的文艺品牌,繁荣房山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