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向“高精尖”转型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

向“高精尖”转型的调研与思考

邓展渤

 

一、我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末,房山区户籍人口约80万人,2014年房山区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较上年增长8%。财政收入达到136亿元,较上年度下降29.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区有两大重点工业园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2014年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完成投资2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全年完成产值约77亿元。与其他区县相比房山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顺义属于临空经济区,昌平有大量高科技产业园,大兴有生物医药基地,房山区虽定位为北京“新城”,在产业支撑方面缺少核心驱动力的“高精尖”支柱产业,在商业氛围方面缺少大型商业聚集区,在人力资源方面,高端人才匮乏,缺乏科研机构,各种因素导致与发达区县、省市存在差距,产业发达程度不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房山区区域发展客观条件和多年落后产业形成的惯性思维对新兴产业发展接受程度不高,房山虽位居北京西南门户,但是在地里环境方面,山区、丘陵、平原各占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历史支柱行业以煤炭、水泥工业为主,虽近年逐渐转型,但是仍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脱节。

二是房山区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但是在配套设施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如路网、轨道交通,水、电、气、热等各类管网建设,大型银行网点及各类便民设施等。

三是政府配套政策不够灵活,制约、壁垒多,项目审批推进慢,落地难,投融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时有存在,缺乏有力的优惠政策。

三、几点建议

(一)引导、引入结合,提高经济建设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发展经济的首要前提,在宣传工作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加强引导,介绍区内产业聚集区,把支持配合建设产业聚集区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讲深讲透,解决干群思想认识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人力资源方面,依托良乡高教园区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调动区域智慧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以实际业绩为重点的各类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构筑人才高地。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结合房山区产业、城市发展实际,一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科学编制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加强聚集区“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建设,完善供水、电、热、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搞好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进一步提高聚集区硬件设施的标准和水平。在聚集区建设的各个层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注重配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为投资者创造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保证必要的政府投入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PPP)引入社会资本投入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出台政府配套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产业聚集区的招商引资要在政策引导方面下功夫,重视产业优势,要在引进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在产业聚集区的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对于重点产业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调动各个环节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通过引入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作用的大型企业,打造经济增长引擎,以带动辐射一大批配套、协作、互补的中小企业,带动聚集区发展。

 

此文获评201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