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十三五”时期加快房山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对“十三五”时期加快

房山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建议

区“三化两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区经信委副主任

万金峰

 

2015年上半年,房山区与中关村确定了共同建立中关村南部科技创新城的行动计划。此举完全符合中共“十八大”中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房山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更高更大更快发展,加速实现全区第三次产业转型的目标进程。如何建设科技创新城,对此我们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产业支撑是创新城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城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耦合关系,创新城的城市功能是创新城产业定位的基本依据,创新城产业是创新城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机遇,才能加速打造“创新之城”和“智慧之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高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全面优化城市的功能、形态、环境,加快形成众创空间,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城一方面要积极承接聚集高端优质资源,构建自身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北京向津冀地区产业辐射和孵化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发挥对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作用。因此,要树立“高端引领、产城互动”的理念,以主体产业体系、互动产业体系、配套产业体系三个层面构成创新城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科技创新城应建立一个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为优势的主体产业,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为支撑的互动产业,以文教科技、商贸与生态居住为特色的配套产业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支撑体系。

(一)主体产业体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被寄予了对于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厚望。建议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二)互动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房山科技创新城各领域建设之中,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三)配套产业体系

配套产业指创新城主体产业和互动产业提供相关服务、为创新城营造发展环境的服务业集群。

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和后劲所在。建设房山科技创新城,关键要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首先,要搞好二产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建议整合长良组团、窦店组团内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及“五基地”中的北京海聚工程高科技产业园、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东区、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西区、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现有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产品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密度方向发展,切实提升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特色产业园。其次,要搞好三产规划,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深入挖掘高端楼宇经济产业。利用房山区高端楼宇资源,打造天资创新谷、绿地启航国际、拱辰楼宇金融中心、海聚天使大厦、博源总部汇、房山青创园、高教园区大学生创业园等众创空间,建成“群星拱照”的高端楼宇经济产业集群。此外,还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交通、房地产、家政、物业、会展、会务、中介、信息、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以此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解决市民创业就业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科学规划是创新城发展的指路明灯

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前提、管理的依据和发展的指针。没有高起点的规划,就不可能建成高品位的城市。

房山科技创新城依托房山区长良、窦店两大城市组团和中关村房山园,构成“一城双核五基地”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双核”即长良、窦店两个城市组团。“五基地”即中关村房山园的五个组成园区,包括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北京海聚工程高科技产业园、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东区、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西区。

在此基础上,更应科学开展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具体规划。创新城不同于自然发展起来的城市,大部分城市建设是在几乎空白的建设用地上按照规划快速建设起来的,它的成长过程中规划者和建设者的主观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必然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初期尽量全面地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开始时难以察觉的非物质空间的社会问题,如化学品仓储等生产安全问题、迁入居民的就业、出行、年龄结构、社会各阶层的平衡与融合、特定人群的特殊偏求等,都需要在建设初期充分地考虑,合理安排。

房山区所辖土地面积为1990平方公里,通过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区域适宜、基本适宜建设的面积大约为196平方公里,其中独立工矿用地比例高,建设用地继续扩大的可能性较小。结合中关村南部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区政府已明确“退出低端、迎接高端”的原则,在新一轮控规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有效利用腾出的部分工业用地,以集约高效为原则,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例如,鼓励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养老、流通、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暂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另外还有生产经营需求的现有工业项目,可不改变其工业用途,鼓励其科学规划厂区布局,优化生产流线与使用效率,提高项目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从而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控制作用,定期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规划的管理,确保所有建设项目符合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布局要求,并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来实施,切实维护新城各类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三、解放思想是创新城发展的交通疏导

建设科技创新城,机遇千载难逢,困难也将接踵而至。要把握大好机遇,解决各种难题,我们认为,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的想事、大胆的谋事、大胆的干事,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只要上级没有明令禁止,只要政策规定的内容有弹性,我们都要探索前进。只要是外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都要学习借鉴。

当前,最要紧的就是要克服“等、靠、要”等思想束缚,全力破解各类发展要素的瓶颈制约,着重破解融资难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房山科技创新城建设。探索建立制度化的资金统筹机制,方式由财政直接拨款为主向政府股权投资、BOT、PPP等多种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和滚动支持,带动中央和市属企业、战略投资者、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府股权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另外,人才资源是社会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促推京津冀城市群均好发展,共建和谐宜居的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还应重视“以业控人”和“人才引进”平衡问题,据统计,区域人口呈现出“人口自然增长非常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偏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等社会中间阶层比例很低,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比重少”等特点。作为全市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房山科技创新城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扎根房山。有了“路”,有了“灯”,有了“交通疏导”,房山科技创新城才能“顺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