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的思考
李泽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房山区作为京保石桥头堡,作为宜居之区,生态建设尤为重要。
加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和保护,加大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计划,是加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区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2005年至2010年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北京市关于关闭矿山的政策要求,全区关闭煤矿共计139家,351个井口,非煤固体矿山450家。矿山关闭后,多年的矿山开采造成了土地被侵占、植被遭破坏、土地退化、粉尘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隐患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二、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上,包括矿区地形地貌整治、矿区植被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地质遗迹保护等方面都涉及到生态环境的建设。2005年以来,国土分局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面争取国家和市级资金累计总计106574.95万元(其中,已到位资金75375.95万元,列入计划资金31199万元),预计修复治理土地面积59600亩。这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加大矿区地形地貌整治力度。2005年以来,国土分局已累计争取国家资金27740.77万元,先后在大石窝、史家营等8个乡镇23个行政村实施了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已治理完成面积总计14800亩。其中仅百花山地区示范治理工程治理面积达9826.05亩,恢复林地3685亩;耕地3210亩;草地701.55亩;建设用地1213.65亩;其他用地1015.8亩。2016年正在开展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项目共计5个,预计治理面积总计2160亩。
二是大力度、快进度开展矿区复绿工作。“北京市2013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勘查、设计工作,计划对全区17个乡镇、办事处的78.4平方公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矿区复绿工作,前三年的复绿项目总共投入资金34967.53万元,矿区复绿面积26840.59亩。其中,2014年度7个项目,投入资金2049.09万元,治理面积3981.46亩;
2015年度53个项目,投入资金24437.29万元,治理面积19344.84亩。2016年度23个复绿项目准备进行资金审定工作,计划复绿面积约为3514.26亩,投入资金为8481.15万元。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清除不安全隐患,营造宜居环境。全区自2012年7.21后,据统计有地灾隐患点819处,其中,直接对居民构成威胁的隐患点427处,受威胁村民9614户,25279人。我区是北京市地灾防治任务最重的区县。近年来,国土分局在地灾隐患点治理工作中争取国家财政和市财政资金累计达9667.65万元,用于地质灾害的治理。
四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2004年至今,国土分局已争取国家资金总计3000万元,分别完成了十渡和石花洞两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共4个景区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目前,已申报、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三五”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申报书》(2016-2020年)。申请投资概算6510万元。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待年度拨付资金后将组织实施。
三、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美化了山区环境保障了山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削坡、护坡、修建挡土墙、采坑填埋、地表平整、铺种植被毡、种植林木等项目的落实,使昔日凹凸不平的秃头山重披“绿衣衫”。二是保护了地质遗迹,丰富了生态景观。通过对石花洞、银狐洞等洞穴内冷光源的改造、增设喷灌设施及监测设备等技术的应用,改善局部环境,使地质遗迹资源得以保护,地区公园的景观得到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美化。三是增加了可利用土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按照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的要求,依据“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总体思路,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复,并做好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衔接,极大地增加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可利用土地面积,治理后恢复可利用土地面积17012.35亩,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项目的实施,为项目所在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房山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增加了旅游收入。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多,任务重,但项目管理人员较少。2014至2016年三个年度的项目同时到来,工作量突然加大,工作人员不足这一问题十分凸显。同时,市级单位表示2014年和2015年60个项目同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量太大,建议暂缓考虑房山区2016年度项目的评审与下达。因此,导致无法及时批复2016年度的项目资金,项目无法及时按计划实施,影响到了房山区废弃矿山修复工作的总体进度和效果。
二是缺少整体规划。我们准备对全区山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做一个整体规划,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规划的缺失。区财政局曾做过努力,但政府只批复了5万元,无法满足编制整体规划的需要。
三是多头管理,衔接不畅。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国土、林业、农业、环保、水务、公路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直接导致治理方案、土地用途、职责权限出现不衔接、不通畅,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极大影响治理进度。
四是山区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裸露岩壁明显,治理起来难度较大。裸露的岩壁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影响环境美观。对于裸露岩壁的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的实施,工作量非常大,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如青龙湖北侧北车营、上万、晓幼营等村约4公里长的山体急需治理,另外河北镇霞云岭乡等其他乡镇还有约100余处需要治理。目前,按照现有管理力量仅在河北镇准备进行1处裸露岩壁的治理。此前,我区还没有过这样的治理经验。
五是非法开采时有发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打击、管控非法盗采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非法盗采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依然有极少数不法分子进行私挖盗采,破坏山区植被和影响了山区生态的恢复。
五、对房山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做一个全区整体的山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规划。做一个全区整体规划,前期要调研,专家要论证,相关部门要商讨,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制定这样一个规划,既要全面科学又要有可操作性。需要区政府支持资金才能够实现,根据估算需要100万元左右。
二是加大修复和治理力度。针对目前修复项目多,管理人员少,忙不过来的现状,及治理难度较大的项目,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中。
三是强化属地乡镇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保障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治理项目位置多在百姓的房前、屋后、地中,有时不但不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受利益驱动反而出面干预刁难,需要乡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完成项目的落地,按时施工。
四是加强对治理项目的后期养护和保护。国土分局的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当地政府进行后期维护和管理,个别项目在竣工几年以后已出现过遭到人为破坏的问题。因此,要加大乡镇政府对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建立国土局监管,属地乡镇负责的机制。
五是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开采的力度,坚决避免私挖盗采破坏山区植被的现象。区委、区政府目前在非法开采可控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加大打击力度;职能部门要加大巡察力度,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联动,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打击一起。要制定研究“关口前移”的防范措施,力争彻底遏制非法盗采的行为,巩固矿山生态恢复的成果。
六是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既要把山区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折子工程,更要定期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推进会,对山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工作进行责任认定。
房山国土分局
201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