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房山区中药材产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对发展房山区中药材产业的思考

区政协副主席李惠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区也出现了各种中医养生和健康服务业的雏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逐步发展,中药材价格不断走高。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健康与保健意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药材生产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落户房山也给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外,我区的北京广阳博海医院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鲜食中药材的发展之路。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2014年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通知,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再次指出中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还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通知特别强调要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同时,还要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扩大中药材种植和贸易。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打造精品中药材。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使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杜绝个别地区出现的假药现象,从而打造房山区高品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形象,使中药材种植能够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一、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平原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山区替代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品种也是花样繁多,经济效益也不错,中药材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具体发展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种植面积稳居全市第二

近年来,我区各职能部门结合山区替代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强与市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引进了适宜我区种植的多种中药材品种,并免费为山区和部分平原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提供种子、种苗和栽培技术,并开办各种田间学校和技术培训班,普及推广中药材栽培管理知识,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2014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市各郊区县中排在第二位。

(二)种植方式以山区和平原林下为主

1.山区种植产业模式。在河北、佛子庄、南窖、大安山、史家营、霞云岭、蒲洼等山区乡镇以发展黄芩、金银花、连翘为主,山区、丘陵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黄芩、金银花、连翘即是耗水较少的多年生药用植物,非常适合山区和丘陵地区种植,而且,它们的花也很好看,可以作为农田景观作物种植。目前我区中药材种植大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种植,占全区种植面积的70%左右,山区中药材种植模式大部分为林药间作,在幼龄林、果树间种植中药材,还有一部分为荒山种植。

2.平原药材种植模式:一是林下模式:近年来,我区平原造林面积已达到15万亩,平原中药材主要是利用林间空地种植,是在平原造林的3年内可以种植天南星、旱半夏、白术、防风、丹参、川穹等,而且,这些药材花期长,景观效果好,如周口店林下种植食用玫瑰、韩村河林下种植黄芪。二是设施药材,温室大棚以种植铁皮石斛、北沙参、板蓝根、黄秋葵、穿心莲、养心菜等等为主。这些药材都是市场缺口很大,鲜食鲜药、药食两用已经被广大市民所接受的品种。三是结合农田景观以种植牡丹、芍药、玫瑰、菊花、金银花、射干等。围绕旅游强区建设打造“四季房山•大美田园”,把药材景观农业纳入旅游产业体系,增添新的亮点,成为旅游新业态。在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的同时,成为中药材材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和提升民俗村、休闲园、采摘园以及餐饮、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三)品种类型多样

目前我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多达二十几种,山区丘陵乡镇以发展黄芩、金银花、连翘为主;平原的林下以种植天南星、旱半夏、白术、防风、丹参、川穹为主;还有部分设施药材如铁皮石斛、北沙参、穿心莲、养心菜、鱼腥草等;还有部分结合农田景观种植的牡丹、芍药、玫瑰、菊花、金银花、射干等。

(四)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我区种植黄芩、金银花的霞云岭、蒲洼、河北、张坊等地大部分以茶用为主,效益较高,黄芩采鲜叶每亩纯收入达到1700-1800元;金银花每亩达到2000-3000元。2014年石楼北庄草根堂合作社节水种植丹参、白术、天南星、川穹等中药材,示范种植1500亩,亩纯利最低的达到3000元,最高的达到8000元。特别是温室大棚种铁皮石斛,效益可以达到5-6万元以上。种植黄秋葵可以达到2万元以上。从最近几年的种植情况来看,房山地区非常适合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而且,随着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它必将成为我区产业转型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目前制约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整体规划

中药材是我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区现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在全市排在第二位,但目前我区中药材种植还处在自发发展阶段,种植户、公司、基地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种植品种、种植规模和适合种植的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不符合产业规划、不符合中药材种植规律的现象发生,对产业发展很不利。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目前还没有关于房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发展的目标不明确,我们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山区应该发展哪些中药材?平原发展哪中药材?哪些地区适合多年生中药材?哪些地区适合一年生的中药材?我们是否要搞中药材的深加工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尽快拿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引领好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造福百姓,造福农民。

(二)投入不足

发展中药材种植,购买籽种、种苗、采收加工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多年生品种,产出要有较长时间,投入风险大,在发展初期,要有适当的资金扶持。目前在中药材发展上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另外,我们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山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重视不够,没有从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中药材种植、养生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山区转型发展的高度,在中药材的农游结合和中药材养生游的发展上加大投入。

(三)技术薄弱

中药材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导致中药材的种植从地势、土壤、朝向到种植管理及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区的农业技术人才大都是大田作物和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对中药材种植不甚了解,所以,大多种植基地和公司都聘请外地专家进行指导,而大部分种植户则以管理大田的方式管理中药材,加上农民无公害中药材经营意识不强,经营较粗放,重产量、轻质量,造成种出来的产品质次价低,达不到增收致富的目的,直接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弱

中药材是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特殊产业,目前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级阶段。一是种植规模小,且零散分布,品种单一,满足不了企业和药商的需求,自己卖,卖不完,做订单,量不足,订单生产不充分;二是在市场销售方面,由于流通队伍弱小,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不健全,中药材信息交流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种植效益不能得到保障;三是我区目前中药材深加工比例较低,效益不明显,全区中药材除黄芩和金银花能够进行深加工外,其它品种只能卖原药。四是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产品,因此,它的销售、加工要有相应的资质,特别是要想直接销售到医院、药店等都不是我们普通的种植户和合作组织能做到的。总之由于缺少产销合作组织和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我区中药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推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未来几年中药材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把握好方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区的中药材产业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

我区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生态效益是我们发展中着重要考虑到因素之一,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区委、区政府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山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中药材种植本身就是一种绿化,就是一种生态保护和建设行为,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非常有利于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我区的“一区一城”发展思路和我区在北京的功能定位。

(二)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近几年,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旅游业的潜在发展势头是我们不应小视的,所以,我们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要很好的和旅游业相融合,而且,本身中药材也有许多能够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有利条件,比如:很多中药材不但有各种药用价值,同时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把药材景观农业纳入旅游产业体系,增添新的亮点,成为旅游新业态,另外,中药材除了治病,重要的功能之一还有养生,我们可以开发中药材养生游,研发适合不同体质人群的药膳和药浴等项目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让市民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中药材养生的一些常识,并且还能亲身品尝和体验适合自己的中药材。

(三)与山区转型发展相融合

山区关闭煤矿和非煤矿山后经济受到极大影响,替代产业的培植一直是个大问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结合我区“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目标做好山区转型发展工作,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山区转型发展和建立生态休闲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药材产业,重视药材产业,支持药材产业,参与药材产业的氛围,通过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山区的转型发展。

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科学规划

目前,我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万亩,位列全市第二名的位置,随着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通知的印发,绿色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将得到快速发展,我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加大,根据我区中药材发展现状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和发展中药材的有利条件,我区应立即着手科学的制定我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列入我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建成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确定山区和平原的品种布局和种植模式,以规范种植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加快中药材种植向区域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做大做强我区中药材产业,使之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区政府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列为我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同时,还要成立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委、财政、农委、农业局、种植中心、旅游委、卫计委等部门,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管理。并定期召开产业发展例会,通报产业发展状况、遇到的难题等。另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产业链中资金投入大、急需完善的环节给予政策性补贴,如中药材的种苗发育基地建设、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建设等。尽快的完善产业链,使中药材产业能够更快的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三)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融资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全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战略合作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的建设繁种育苗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自动化育苗日光温室、种子贮藏库,配备必要的种苗检测、精选、催芽等设备。同时,还可以同步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和深加工研发机构,逐步从简单的清洗、分选、切片、烘干和包装向高品质的饮片、挥发油、药膳、药茶、药浴等保健产品的研发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成立规范的中药材经营公司

以目前较成熟的一家或几家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成立一家规范的中药材产销经营公司,以合法、有效、规范的市场主体地位开展中药材产销经营活动,能够把我们的药材销售到各大医院和药店,保证畅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量,这样才能真正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然后,通过市场引导、资金扶持、业务指导,重点培育一批“统一规划区域,统一品种安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模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对外销售”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逐步改变中药材规模小、布局散、效益差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