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思考

民革房山总支

 

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社区建设是基础。随着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平台。逐步形成了大社区、小政府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地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应对这一趋势,民革房山总支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

一、目前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里人口向社区集中,农村居民市民化,单位人员社会化,社区人员迅速扩张。目前,我区共有130个社区,1430余名社区工作者,服务管理着20余万户,70余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随着政府管理的不断深入和资金的不断投入,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了350平米以上,从2010年开始,社区的办公经费标准由原来的1万元调整为每户50元,使全区社区年办公经费由90余万元(不含燕山)增加到675万元。六年招录大学生社工807名,全区社工中取得助理社工师证的是450人,中级社工师证的是100人。

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许多社区开展了“法律大讲堂”活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办了社区图书阅览室;提供邮件代收等服务项目;在社区设置菜市场,解决周边居民买菜难问题;在条件成熟的试点社区成立“前店后仓”的24小时社区便利店;目前已在西潞、城关、拱辰等5个街道建立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22个,覆盖服务人群17万。

二、存在问题

(一)社区服务水平较低

一是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区社会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需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监督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平台,进一步形成社会建设合力。二是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陈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多是用管理代替服务,而且还是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责权不明、关系不顺。三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政策难以落实。党政职能部门经常以行政手段向社区下派工作任务,直接地把工作落实给社区,相应的职能和权利不明确,也没有安排工作经费,但这些工作却逐渐成为了社区的份内事。

(二)社区管理体制不顺

一直以来对社区工作的管理都是多头并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我区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社区10来个人要应对的党政部门、市政服务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不同的单位60余家,服务项目达130余项。特别是老旧小区,产权主体多样,难以统一规划、管理。

(三)社区服务资金匮乏

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应着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务院办公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大力实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随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发展所需增加的资金,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列入财政预算。” 市区已有多个区县设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而我区还没有启动。

三、应对策略

一是在每个乡镇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职能就是对社区人员进行服务。由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共同负责管理。统筹协调解决各党政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种组织团体对社区工作的多头并管局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梳理各委办局工作职能并细化,为今后职能下沉奠定基础。同时将“一刻钟服务圈”、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空巢老人一对一帮助、餐桌订餐送餐等多项服务内容坚持下去。

二是把社区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随时随地的提供服务。依托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建立“区、乡镇、社区(村)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组织框架。把现有社区服务站、村综合工作站进行有效整合,建成网格化社区(村)工作站。建立社区家庭档案,每家的人口数量,职业年龄、性别等,家中有没有老弱病残,有没有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谁家有精神病患者,哪户是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社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社区居民生活中有哪些需求等要一目了然。并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做好随访工作,要让社区工作无死角。

三是充分激发社会各方的参与热情。在社区建设中,社会组织是重要力量。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作用日益凸显,国务院曾召开常务会,专门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快形成“政府+社会”的长效互动机制。面对这一趋势,建议我区也设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证社会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建议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主动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包括特殊人群帮扶、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社区环保等不同方面。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体系出力。

 

执 笔:民革房山总支副主委

区教育信息中心工会主席 刘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