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措并举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多措并举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调研

致公党房山支部

 

随着我区“依法治区”进程的不断加快,民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民主法治公开化、透明化、阳光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审判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在中央纲领性文件中对司法公开加以规定,这是第一次,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区法院积极应对中央要求、回应社会关注,开通房山法院官方微博、搭建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审判流程“三大公开”平台等,多措并举,在司法为民、公正审判上狠下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据此,致公党房山支部将区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建设、促进辖区法治建设作为调研内容,通过阅读材料、座谈交流、实地考察、调查询问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区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建设的举措和成效,以期对以法院为代表的政法机关回应群众司法期待、助力辖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一、房山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情况

“司法公开制度改革”一直是中央司法改革部署和最高法院改革纲要中的重要内容。2014年,房山法院将司法公开工作作为全院重点工作之一,在充分利用、深度发掘传统公开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全面落实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对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夯实司法为民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充分用好、用足传统的司法公开平台

“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司法审判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为适应这一形势,近年来,该院注重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树公信,创新思路,拓宽渠道,主动、及时、全面、依法公开司法工作信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审判流程公开方面,从立案环节开始,就把办案标准、办案程序公之于众,变事后监督为同步监督。在庭审环节,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并允许群众持身份证旁听案件;推进数字化法庭建设,实现庭审记录、证据展示、资料查询电子化,为庭审公开提供物质保障。在巡回审判工作方面,在人民法庭,尤其是地处山区的人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审理制度,强化巡回审判的源头治理功能、司法公开功能、普法宣传功能,一方面,方便当事人诉讼,另一方面,让庭审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让百姓“零距离”感知庭审,为百姓输送原汁原味的司法公开信息。在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方面,今年1-4月份,该院召开三场新闻通报会,开展庭审直播36次。专门成立了裁判文书校核办公室,启用数字化档案查询平台,以商事案件为起点逐步推广生效判决文书上网公开。在执行信息公开方面,倡导阳光执行,邀请申请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参与到执行中来;建设“阳光执行大厅”,实行开放式办公模式,窗口化管理和服务,有效保障当事人与执行干警“无障碍”沟通;开设执行互动邮箱,发放法官名片,保证执行工作沟通渠道畅通。该院执行的“叔嫂腾房纠纷”案因措施得当、效果显著在两会期间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特别节目中播出,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和市高院慕平院长专门就本期节目中涉及的法院司法公开和司法为民工作进行了点评,该案又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进行了详细报道,慕平院长进行了专题讲评。

此外,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司法活动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法院开放日所承载的推进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凸显。法院通过定期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拉近司法审判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人们对法院的神秘感、陌生感和偏见,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法院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固化,形成常态机制,拓展开放内容,将其升级为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

(二)积极稳妥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三大平台建设。去年年底,最高法院、市高级法院先后召开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即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内部公开为外部公开、变选择性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逐步将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今年7月份前全面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年底前建设完成执行信息公开平台。

按照最高法院、市高级法院的工作部署,房山法院专门成立了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前期调研论证,制定出台了该院的《司法公开落实方案》和《关于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4年1月1日,正式开始裁判文书上网,截至5月5日,除依法审批不予公开的以外,该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1279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率为89%。同时还建立了审判员、庭长、校核办分工负责机制,业务庭庭长、院校核办、市高级法院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案件内部监督和裁判文书日常评查机制,保证上网效果。注重裁判文书上网成果在审判联席会议上运用。同时,加强裁判文书公开后的跟踪调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关注文书上网的“后裁判效应”,做好舆情跟踪和分析研究,妥善回应社会各界对裁判文书的意见建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不当炒作。司法公开领导小组为下一步流程公开、执行公开进行了部署安排,积极做好应对。

官方微博建设。年前,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抓紧开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的紧急通知》,对各级法院开通官方微博提出了明确要求。最高法院新浪官方微博和腾讯官方微信、市高级法院“京法网事”官方微博均已正式上线。2013年12月25日,北京房山法院名的实名官方微博在新浪网正式开通。

随着官方微博的开通,该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组建了包括官方微博管理员、微博栏目管理员、微博素材提供组在内的三级队伍,并邀请新浪政务微博主管对全体网络阅评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在微博内容发布方面,该院突出法院官方微博亲民风格,推出“微访谈”和“微记录”记录法院和法庭日常工作。同时主动策划法院专题活动并适时发起“微话题”,保持微博信息发布的连贯性和时效性。截至目前,该院策划了“执行法官去哪儿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等多个主题活动,并结合主要节点和社会热点,发起多个“微话题”,传递法律知识,形成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微博开通四个多月来,粉丝数已超万人。共发布微博416条,其中原创微博318条,转发98条;开展微活动24次,其中微直播16次,微记录7次,微话题1次;处理舆情4起。作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方微博的开通,对于弘扬司法主旋律、传递司法正能量、展示法院公正司法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外,该院将在加大教育培训、提升司法能力和做好舆情应对方面下功夫。举办院庭长论坛、干警论坛,以“司法公开之我见”、“审判管理大家谈”、“审判作风面面观”、“教育培训面对面”等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同时,立足区级媒体,与房山报、房山电视台开办合办栏目,扩大区域影响力和辐射面。

二、当前法院司法公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法院在推进司法公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在日益繁重的审判压力下,要做到全面公开,必然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配套的技术手段,如果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公开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拿裁判文书上网来说,该院每年办理的案件都在2万件左右,谁来处理、审核和发布如此大数量的裁判文书,都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尤其是将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将法官的工作置于“显微镜”、“放大镜”下供社会品评,法官难免会有心理压力、心理负担。如何转变法官的理念和认识,如何强化法官的业务素质、增强法官的能力自信,如何培训法官在这种全方位、全视角的监督下开展审判工作,也是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司法个案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的信息时代,司法活动时刻处在公众视野里、媒体聚光灯下,尤其在全面司法公开的背景下,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迅速放大、扩散,甚至可能被误读、被炒作,被某些情绪化、非理性舆论左右;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后,可能会由于文书中存在的疏漏和瑕疵引起舆情风险,甚至引发涉诉信访;法院微博的开通也给闹访人提供了发泄极端不满情绪的平台,因此,网络舆情应对也是对法院司法公开的极大考验。

三、对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次法院推进的包括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司法公开建设,是人民法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一是规格高、标准严,是在中央纲领性文件中提出来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二是力度大、范围广,是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全方位、全角度的公开,广度和深度空前扩大;三是时间紧、任务重,按照相关要求,今年1月1日,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全面启动,今年7月1日全面运行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年底前建设完成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面对挑战,落实司法公开,夯实司法为民举措,我们认为房山法院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强化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法院的审判权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法院要站在监督就是爱护、监督就是支持的高度,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丰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途径,要广泛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特邀监督员等主体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建立法院和群众互动交流的良性沟通机制,为法院的长远发展凝神聚智,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

二是树立公开就是公信意识。要让法官树立公开就是公信的意识,通过裁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公开,让公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以司法公开的“倒逼机制”,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同时,通过公开摘掉司法神秘的面纱,将法院、法官的工作摆出来、亮出来,置于阳光下,置于社会监督下,主动回应质疑、主动接受监督,这对于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机关的自信形象也是一次契机。

三是打造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法院队伍。无论是公开的有效推进,还是公信的有力树立,关键在于一直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法官队伍。人民法院注重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执法的法官队伍,树立良好的法官形象和司法形象。比如,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必须强化文书的说理性,杜绝文书中的错误;再比如,庭审网络直播,面对直播镜头,哪怕是一点儿瑕疵,都可能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因此每个法官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种倒逼机制效果,有利于督促法官更加主动强化业务素质、规范审判工作、提升司法能力。

司法公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组织、有步骤,分期、逐步”地稳妥推进。这项工作不仅是法院应着力破解的难题,也是政法机关积极履职的必然要求。相信区法院会实在牢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使命,以公开铸公信,以公信赢民心,以民心促法治,将在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辖区群众法治水平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执 笔:致公党房山支部副主委 区法院副院长 廖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