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文化房山专项行动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05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开展文化房山专项行动的提案

提案人  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李珍)

 

问题:

近年来,房山区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文化规划编制、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房山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我区“三区一节点”的功能定位,提升房山区的文化特色,应从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农业文化三方面出发,开展“文化房山专项行动”。

分析:

1.对建设文化房山缺乏足够的信心,存在“片面的唯旅游资源价值论及实用主义倾向”。

2.在文物管理、文化宣传、文化互动等方面开发形式不够丰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资源项目对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的开放力度还不够。

3.文化建设中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文化发展成果未惠及群众。

4.利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还不够清晰。

建议:

1.做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房山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璀璨、底蕴深厚,全区包括北京猿人遗址在内的三百余处文化古迹,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对建设文化房山充满信心,消除以往“片面的唯旅游资源价值论及实用主义倾向”,用理性、统筹、全局观念统筹考虑房山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依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契机,全面认知其价值与作用,重新构建其定位和模式,制定房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暨实施策略。同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宜性,用文化建设成果反哺房山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永续传承。

2.创新历史文化资源载体。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理念用于文物管理、文化宣传、文化互动等方面开发,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以更直接、更生动的形式把历史文化资源的浑厚底蕴和魅力展现出来。筹建文物安全智能管理体系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用新技术积极完善文物史料等管理工作,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资源项目对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的开放力度。创新文化宣传方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文化更“接地气”,重点关注新一代北京人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互动,增强区内民众的文化归属感,掀起文化房山建设新热潮。

3.让文化建设融入民生。要把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房山区经济发展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无论是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还是文化建设的推进,都要植根于群众,形成共建共享局面。开展整体性保护工作,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探索文化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文化志愿者、公司加农户、文化品牌打造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激活文化创造活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4.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走好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新路。要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机遇,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核心,整合山区优质生态文化资源,打造京西南文化旅游集聚区。用文化旅游产业“谋变革、促升级”。要把基础提升、转型升级等投入上的“舍”,变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倍增、旅游集群共赢的“得”。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构建“慢游”服务体系,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升级互动设施,提升购物、厕所等公服设施,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让游客住下来、坐下来、静下来。

5.开发利用好乡村文化遗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加强对乡村文化精髓的调查、保护和传承。比如:对以长沟为核心的“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开展保护性发展专项行动;制定古村的区域性整体保护方案;将庙会风俗,“京评梆”民间戏曲,京绣、杂技等民间艺术充分融入到休闲农业项目创意中;开启“菊花白”酒传统酿造、石作等手工技艺的产业化模式,对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进行原产地保护等。积极推动各级、各类申遗工作,打响、擦亮我区农业文化品牌,使之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动力。要用乡村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振兴”。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协同发展的格局。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会产生强大的品牌和广告效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要明确农民、农村的主体地位,各级政府和组织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但不能越俎代庖,要以点带面,搞好示范,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开展文化房山专项行动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文化委员会

 

我委在接到“关于开展文化房山专项行动的建议 ”后,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积极办理:

2018年,以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为契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关于房山的“三区一点”的功能定位。在市局、文委领导的指导下,落实文委年初的工作计划,2018年,围绕1个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明确2个目标:全区文化设施建设优秀率90%以上和全区基层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保证5个工程的顺利实施:设施建设工程、服务供给工程、文化保障工程、资源整合工程、特色发展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多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全区2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符合免费开放标准的为26个,达标率92.9%(十渡镇正在建设中,完成了工程的60%;向阳街道正在打地基,长沟镇虽也在办理手续中,但经过长沟镇政府努力,目前已经有一处位置适中、面积达标的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达标率为83%

二是服务供给丰富,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地丰富服务配送体系,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室)为阵地,结合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电影放映,用活动促阵地的巩固和服务效能的提升,1-10月共举办4094场次活动,参与人数 711047人次。

三是不断加大投资额度,2018年投入6900多万元,从硬件和软件,从人员到技术服务进行最大的财政保障。不但为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1名文化组织员,而且下拨了区级配套三馆免费开放资金。重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建文化、精神文明、科学普及、健身养老等文化功能,对28个乡镇街道和30个示范村、社区,统一实施了基层文化设施“三栏三墙”标准化文化建设项目,即“室外文化公示栏、文化宣传栏、文化展示栏和室内历史文化墙、制度文化墙、特色文化墙”,与此同时,投入1800多万元,统一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电子阅览室、数字共享工程资源整合项目,实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及28个乡镇街道电子阅览室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了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总分馆制一卡通。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20188月中旬召开了法人治理结构第一次常任理事会会议,就法人治理结构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迈出了一大步。

五是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尤其是红色文化,围绕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为活动内容,坚持面向群众,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覆盖,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房山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优势,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重点结合本区红色文化资源多、群众文艺团队活跃度高、百姓宣讲工作基础好的特点,大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开展“红歌圣地”“红色邮路”“红色背篓”“红色天使”和“红色领路人”等系列红色主题文化活动。2018年以“百姓宣讲+舞台展示”的创新形式,推出百姓宣讲剧《北京西山那抹红》,使“百姓讲”和“群众演”有机融合,把“房山人讲房山事”与“房山人演房山人”有机融合,剧目演出在区内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赢得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六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建机制、重投入、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加强各级各类文化人才队伍资源的整合,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管理、立体式培养的文化人才队伍发展格局。对区属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专业人才和基层文化专干、文化组织员、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志愿者等人才队伍及全区各级各类文艺团体等人才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先后出台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建立并实施了“四大文化示范工程”、“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房山作家书库工程” “文化人才全员培训工程” “文艺团队扶持工程” 等一系列文化人才与文艺团队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激发基层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文化人才、文艺创作及文艺团队的管理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