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26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案

提案人  民革房山区工委筹委会 (陈晓燕)

 

问题及分析:

我区旅游业已发展多年,在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一些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建议:

  • 转变文物保护理念和模式,破解保护与利用割裂的难题

现行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体系是两个互相割裂的体系。一方面,文物保护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有一套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对辖区内文物依法保护管理并投入巨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缮。另一方面,文化遗址的利用开发是市场行为,有一套市场运营体系。总体看,这两个体系之间缺乏有机地结合。所以,要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要转变保护理念。破除行政保护体系与市场利用开发体系之间的壁垒,树立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促进保护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对文物工作进行评估时,不仅要看是否有效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还要看是否合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更要看文物是否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

二是要注重发挥文物的功能。对能够展示发展历史、代表地区发展风貌的文化大遗址,已发掘的,建立博物馆、大遗址公园,进行保护性展示。对于未发掘或已消逝的实行标志性展示,为人们提供追溯历史的线索。

三是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对内涵深邃、国内外影响大、存世稀少的文化遗址,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提炼代表性、吸引力强的文化要素,通过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方式进行展示,引导人们探寻遗址里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发展源头和演变脉络。

四是改革保护模式。对于文化遗址项目,在规划时就把保护与开发利用统筹考量,统一谋划,不仅要规划文化展示区,还要规划配套的服务功能区和旅游文创产业区。投资上各有分工,由政府投资建设文物保护展示和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招商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商业性、产业性项目,使政府投资保护与企业的商业投资及运营有机对接,使保护与开发利用无缝衔接、同步进行,既注重社会效益,又兼顾到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遗址保护促进产业开发,产业开发收益反哺遗址保护的良性循环目标。

  • 改革管理体制机制,破解散乱难题

一是进一步强化文旅局的职能。把现有的几家文物景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纳入文旅局进行统一管理,增强文旅局对旅游行业管理的权威性,统筹行业管理和产业规划发展。

二是打破部门壁垒。实施文旅发展重大项目折子工程,明确文旅局的牵头职能,明确各相关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限。建立重大项目会商机制,文旅局定期与规划、资源、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协商推进项目的规划、用地、建设工作。定期与交通、商务及农、林、水、体等部门协商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期推进。

三是注重发挥区旅游协会作用。据了解,我区旅游业虽然建立了行业协会,但是有执照没组织,多年未开展活动,名存实亡。建议尽快按照协会标准把协会健全起来,运行起来,由协会负责统一房山文旅品牌的宣传推介,统一市场开发,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从业人员培训,把分散的企业聚集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注重发挥协会的行业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监督协调职能。

  • 改革投融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推进景区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以资源换产业发展。对区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和资产资源价值评估,依托景区包装项目,面向社会进行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集团,把景区资源经营权进行有偿转让,由企业对景区进行开发经营。企业不仅要承担景区内文物保护的责任,还要每年上缴文物保护金,收回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建设。政府只负责文物、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监管。通过经营权改革,让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活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是设立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担保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每年区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并逐年增加,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和为产业开发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设立投融资平台。成立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专门负责区内文旅建设开发项目的规划、督导、运营和贷款担保。也可以由投资公司直接参股重大开发项目建设运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加大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文旅产业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吸引长沟基金小镇内基金公司掌控的基金,参与区内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建设,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案

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文化和旅游局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区文旅局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编制了《房山区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该规划》《房山区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落实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建设。此两项规划已最终定稿,待批准后印发。

贾公祠、良乡文庙等修缮好的文物开设了文博分馆、国学分馆,服务周边群众。杨家大院、仁义局等文物修缮后,已作为南窖乡古村落游和村史馆和使用,增加当地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统筹全区资源,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归口管理制度化。已编制完成《归口管理工作规则(试行)》,并征求相关单位和主管区领导意见,将于近期印发。

二是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1.突出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区落实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一线、三团、六园、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首都第二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认真抓好青龙湖旅游发展规划,积极配合乐高主题乐园、葡萄酒小镇、大熊猫繁育基地、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大力发展精品民宿等新型旅游业态,目前,已完成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及星级民俗户的区级评定。十渡大街改造、十渡红色马安建设、蒲洼东村风貌改造提升、龙门台学校改造、堂上村原村委会办公楼改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等6个项目建设,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

2.突出文旅规划引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房山区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待区政府批准后印发。《房山区“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启动编制。《房山区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奖励办法》已印发。按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起草了《房山区关于推动乡村民宿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目前,周口店黄山店村形成以“姥姥家”为代表的民宿群落,蒲洼乡东村“森林乡居”带动“合新小院”发展。房山现有发展较为成熟的民宿品牌23个,日接待能力接待近千人。

三、突出文旅整体宣传,不断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强化“北京之源 休闲房山”品牌宣传推广,9月3日,成功举办“金秋探源•炫彩房山”房山精品文旅项目推介会,推出21个精品文旅招商项目,招商金额约44亿元。与北京电视台合作策划推出“我的桃花源”大型文化体验节目。并组织参与了旅博会的展览。根据今年疫情防控形势,针对中秋、十一假日旅游,全区早谋划、早启动,整体宣传形式多样,主题活动特色鲜明,提升了旅游人气,加快了旅游业复苏。

一是营销活动宣传特色鲜明

“北京之源休闲房山”为全区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先后策划推出“金秋探源炫彩房山”——精品文旅项目推介会暨旅游消费季活动、第20届中国房车露营展、“美食每刻开宴房山——寻找家乡的味道”房山特色美食大赛、房山区葡萄酒文化节及酒庄骑行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房山秋收节、北京西山民俗文化节等22项主题活动,展示了房山文旅整体形象,增强了房山对外影响力。

二是媒体宣传效果明显

以打造北京又一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以10条特色线路为重点,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推介,增强房山旅游的吸引力。节前,在旅博会、文旅推介会上大力宣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出5大主题10条特色旅游线路。央视新闻、北京电视台、今日头条、腾讯网等20余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全面推介了房山旅游线路,提高了房山旅游品牌美誉度。

与北京卫视合作推出《我的桃花源》房山文旅体验系列节目,并在《天气预报》定制旅游宣传广告,与房山融媒体中心合作在《文化纪事》等电视栏目、网络、抖音号上全方位推介文化旅游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房山的历史文化、地质遗迹和精品民宿。

持续发挥新媒体优势,以房山文化旅游为话题,在新浪微博宣传推介,阅读量3.1亿,讨论量3.9万条。在京东旅游专题宣传推广139期,影响京东人群数量150—200万人次。同时与区网信办联动,整合景区、民宿、酒庄等旅游产品开展新媒体营销活动,关注度达2.7亿人。通过新媒体宣传,展示了房山旅游形象,提高了更多年轻游客的关注度。

双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都对房山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了房山旅游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