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区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27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加快我区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案

提案人  肖海静

 

问题:

近一个时期,中医药事业蓬勃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区目前通过“春苗”培育计划、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及“西学中”学习班等形式开展中医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中医人才基础较薄弱,影响了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等问题。

分析: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高精尖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缺乏传承创新的人才基础。2、基层中医人员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中医药在基层的防病治病特色不能得到有效突出,中医临床治疗水平急需提高; 3、中医传承机制待完善,跟师学习因为老师的数量以及师带徒人数限制等因素,不能培养较多人才,无法满足中医药人才用量的需求。4、中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员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职称评聘中无优势可言。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从整体上看我区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但人才培养机制应进一步完善。

建议:

一是在人才引进方面,针对我区急需的相关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驻我区的优势,与之建立人才输送机制,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打下人才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中医药人员配比,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通过跟师、临床,培养更多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防病治病特色。

三是完善中医传承模式,在已有国家级、级传承模式基础上,完善区级、院级传承模式,确立一批长期服务于基层、理论功底扎实的区级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多学科的骨干人才。

四是完善中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中医治疗项目收费低廉,中医药人员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应对中医人员的薪酬有一定增幅,提高中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业务职称评聘上,目前中医人员与西医人员采取相同的标准,高级职称评聘的人员数量上较少,应在评聘人员数量上有一定鼓励政策,适当增加评聘比例和数量,同时注重工作实绩和业务能力,形成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人才建设培养是强化基层的关键,加快我区的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对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加快我区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卫健委

 

我委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制定了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办理日程和工作内容,并如期逐一落实。我区一直以来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全区中医事业的繁荣发展。尤其注重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工作方向有:

  • 积极引进中医专业人才。区卫生健康委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与市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加强院际交流、选派优秀人员外出进修等方式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水平。近年来为加强房山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在外埠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引进方面向中医类人才逐年加大倾斜力度:2017年引进外埠硕士以上研究生22人,其中中医医院引进4人,占18.2%;2018年引进外埠硕士以上研究生20人,其中中医医院引进7人(含2名博士),占35%;2019年引进外埠硕士以上研究生20人,其中中医医院引进10人(含2名博士),占50%。2020年拟引进应届研究生23人(含6名博士),其中13人(含6名博士)用于区中医医院高端中医类人才引进。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批次公招考试,共公示拟聘用人选10人,其中中医院公示拟聘用人选6人。第三批公招公示已挂网正在报名中。
  • 完善中医传承模式。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我区师承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传承老中医学术思想,大力培养青年中医师,提升专业能力,区卫生健康委启动了系列中医人才培养项目:

(一)2017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房山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春苗培育计划),在传统中医师承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的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成立25个中医专家工作室,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快速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在培训管理过程中,重点抓基层的实用性、抓管理实效、抓过程的效果评价,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最终有62名学员通过考核结业,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小名医”。目前全区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立中医馆,能够提供综合性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草药使用率明显提升。

2019年启动了春苗二期工程:“西医学习中医研修班”,旨在提升我区非中医类别医师对于中医药的合理使用能力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该项目委托北京中医药学会邀请市级专家对学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为3年,共计962个学时。研修班共有196人参加,目前正在进行理论授课阶段。

(二)2020年启动了夏耘计划。针对基层中医药标准不一、方法不一、疗效不一的情况,由春苗培养的区域小名医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中医专家共同开展基层中医药诊治标准化的临床研究,通过基层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带动区域小名医快速成长。此项工程将填补我国在基层中医药标准化的空白。

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我区将秉承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建设培养是强化基层的关键这一理念继续加快我区的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