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山区农村医疗服务条件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改善山区农村医疗服务条件的提案

提案人  任国庆

 

问题及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资金、技术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这就如同“短板效应”里的那块短板,如果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行补救,它将会进一步影响我区山区脱低后续工作,造成因病返贫的结果。

目前我区农村医疗现状:一是年龄老化,乡村医生人员短缺,后继乏人;二是医疗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于需求,服务滞后;三是医疗设施设备老化,群众就医条件落后,特别是危重病人转运亟待改善;四是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资金欠账多。

建议:

一、加大我区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拓宽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服务技能,使所有病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简化和缩短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得以及时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二、建立乡村医生执业补助制度,保障乡村医切身利益。尤其是偏远地区,本来医疗收入就少,不可回避医疗工作和卫生服务支出,加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所用资金,应制定相关补助政策,实实在在让乡村医生活安定,执业踏实,老年有保障。

三、完善乡村医培训措施。常见病、多发病、季节病、慢性病,健康知识普及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根本任务,对于接触病例少的乡医和徒手看病的村医来说,更需要的是知识面和实际经验。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有针对性选定我区医疗机构进行周而复始短训,对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总归是有好处的。

四、改善乡村医疗机构就医条件,对现有农村医疗机构进行功能化的升级,适度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保障各类诊断结果的准确无误,加大治愈病人的希望。各乡镇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救护车辆以及人员,为偏远山区危重病人转运提供有力基础保障条件,减少山区农村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五、引导区属规模化医院携带必要医疗设备,定期到偏远山区固定场地巡回开展诊疗活动,让老百姓有规律可循,根据需要就诊,提前为群众做好预约诊疗,使来院患者的就医体验明显改善。通过推行这种诊疗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偏远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经济困难。


 

关于改善山区农村医疗服务条件

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卫健委

 

  • 我区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已是逐年增加。2019年区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资金5.41亿元,2020年投入资金6.08亿元,同比上涨12.39%。投入资金主要包括社区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和各类专项资金。
  • 依据《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房山区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房政办发〔2016〕72 号)文件,我委现对平原乡村医生补贴标准每人每月3500元,山区乡村医生补贴标准每人每月4000元。

完善乡村医生岗位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我委与区财政局、区人保局拟联合制定《关于完善房山区乡村医生岗位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通知》,确保新进入乡村医生岗位人员享有社会保障待遇、增设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及提高原乡村医生退出岗位的养老待遇。

三、我区建立了科学、实用、规范、长效的乡村医生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积极开展乡村医生队伍人才建设。由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医教学点具体负责,通过定期召开乡医工作会议、不定期开展乡医岗位培训工作的交流与研讨、遴选优秀师资负责乡医进修及技能操作培训及考试等方式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区乡村医生对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急救现场的初步处理能力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能力。

四、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条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2021年启动西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现西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批复。下一步将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及土地划拨等相关工作。

为进一步织牢织密农村公共卫生防护网,发挥村卫生室在基层卫生服务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作用,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京政农函〔2021〕23号)文件要求,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房山区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案》(房政农〔2021〕54号),计划2021年底前完成73个村卫生室新建任务。目前,此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部分村卫生室已完成设备购置工作。

继续加大山区急救工作站点的建设,保障山区居民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现河北、霞云岭、史家营和十渡均设有急救工作站,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车辆、药品、设备,为山区居民提供有力的医疗转运服务。

  • 由良乡医院、房山医院、燕化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四家核心医院分别与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联体。根据成员单位的专业需求,安排心血管、超声、影像等相应专业的专家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既方便患者就医,又能对基层医生进行带教。24小时实行双向转诊,各医联体建立“四类慢病”转诊方案,保证上、下转诊畅通,方便患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