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区酒庄葡萄酒产业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区酒庄葡萄酒产业的提案

提案人  民建房山区总支(高峰)

 

问题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房山目前建设酒庄19家,种植酿酒葡萄13000亩,年生产葡萄酒70余款、160万瓶,酒庄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房山区重要的特色产业,房山区成为了实力日益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酒庄葡萄酒产区。 

房山区在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方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房山产区地处北纬39°30′~39°55′,年平均气温12.7℃,平均无霜期202天,大于10℃的积温4781.1℃,年降雨量562.7mm,年日照时数2284小时。拥有北京最大的山前暖区资源,具有昼夜温差大、升温快、阳光照射充足,成土母质多样,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含量丰富、透气性良好等特点,是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区。房山产区是世界上少数坐落于首都的葡萄酒产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房山葡萄酒产业能够快速崛起的先决条件。

房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房山历史悠久,生态优美,山水相连,景色宜人,资源禀赋条件好,是北京西部著名的旅游景区,而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正是酒庄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可以带动葡萄酒的消费,推动酒庄的发展,反过来酒庄也促进旅游产业高端化发展。可以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对于实现酒庄的休闲旅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相关管理部门分散,规划政策落地性较差。酒庄的建设涉及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销售及旅游接待三个主要产业板块。目前在我国,葡萄栽培归农业部门或林业部门管理,葡萄酒酿造则归轻工部门(现为工信部)管理,销售则归市场监管部门管理,葡萄酒税收按工业产品对待。目前,在北京市政府层面,尚无针对酒庄发展的产业政策,导致虽有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对酒庄的不同产业模块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酒庄却未能享受到相应的行业扶持政策。

(二)重要手续办理进展缓慢,权属问题存在争议。与酒庄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的创业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目前酒庄建设项目的审批至少涉及10个政府部门,28项手续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一些酒庄从招商引资开始,历经六七年时间相关手续仍不完备,比如:生产许可、土地使用证等至今未办下来,同样建成后的酒厂酒堡等建筑物产权归属问题使投资者提心吊胆。目前红酒庄园的建设基本是办理占地手续,出资人是企业,但办理的土地证、房产证却是村经济合作社,相当于企业负责所有手续的办理,取得的各项证件归村集体所有,而企业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使用权。租赁合同到期后地上建筑物和葡萄树如何进行处置?如双方到时能达成新的租用协议是最好的,如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不再转租又没有资金补偿或根本不补偿企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园的投资,那么企业将承受巨大损失。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将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产生很大的阻碍。

(三)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酒庄建设及相关基础设施亟需完善。目前对酒庄的基础设施投入大多只能满足基本生产需求,不能达到现阶段旅游服务的标准,同时由于手续办理缓慢,导致大多数酒庄即使开工建设,但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旅游配套设施匮乏,不具备相应的接待能力,即使勉强开门迎客,也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已经严重制约酒庄+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人才层次不完整,科研创新能力较差。酒庄葡萄酒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现有人才集中在种植专家、酿酒师、品酒师等少数几个方面,葡萄酒旅游、葡萄酒宣传推广及销售等人才存在总量和结构性的双重不足。尤其葡萄酒旅游是依托人才资源的产业,良好的游客体验很大程度来自于服务设施与服务细节,目前酒庄游的专业向导、品酒师、餐饮会务等人才匮乏,直接影响游客的感官体验,且酒庄旅游、餐饮、住宿等全面开启后,存在巨大人员缺口。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房山产区虽然身处首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但不管是产区层面还是各酒庄层面,与各大科研院所仅仅保持服务指导关系,没有积极寻求开展合作关系,产区内没有形成浓厚科研氛围,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差、投入少,人才匮乏、积极性不高、研发能力不强,不具备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实力,没有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房山产区虽然身处首都,但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工作较少,区域没有形成浓厚科研氛围,各酒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差、投入少,人才匮乏、积极性不高、研发能力不强,不具备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实力,没有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

(五)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部分酒庄对政府过度依赖,企业发展“等”、“靠”、“要”各种政策,不能积极主动融入市场,在创新开拓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不主动作为。一方面,受限于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等产业发展特点,手续办理耗时耗资,酒庄在至少前5年基本属于纯粹的投入期,不能正常营业,使一部分酒庄由于资金问题导致建设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目前针对酒庄项目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或信贷政策,如投资者遇到资金困难,那么酒庄项目也只能中途流产。另一方面,酒庄正常生产后面对的税负过高,在世界上其他主要葡萄酒生产国,葡萄酒大多作为农产品享受多种农业补贴及优惠的税收,而在我国,随着近些年生产资料、人员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仅酿酒葡萄的成本就已经接近或高于进口葡萄酒原酒的价格,同时葡萄酒的税负仍达到22%,高于大部分国际上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那么国产葡萄酒尤其是酒庄葡萄酒将很难抵抗进口酒的低价竞争。

(六)酒庄旅游业发育不足,配套设施薄弱。大部分酒庄对葡萄酒旅游虽然认识充分但起步较晚,相关休闲步道、观景平台、标识牌、住宿接待、旅游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较为薄弱,仍需进一步改造提升。建设酒庄的各乡镇没有将酒庄建设与镇域规划相结合,缺乏旅游资源统筹开发综合利用的落地措施,在市场营销方面抱团发展的理念不强。

(七)品牌优势仍显乏力,商业模式有待创新。近年来,房山酒庄葡萄酒品质获得较大提升,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业屡创佳绩,但赛势尚未转换成优势,品牌未打造成名牌,在品牌如林、残酷激烈的市场中依然缺乏竞争优势,导致产品销售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葡萄酒的消费带来冲击,主观上主要是产业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比较陈旧,虽然酒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一二三产分立的经营发展模式。

建议:

我区的酒庄葡萄酒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各方的支持帮助下,只要坚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文、旅高度结合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壮大葡萄酒产业,不断提升产区影响力,真正做到酒庄建的好、葡萄种的好、葡萄酒酿的好、产品卖得好、酒庄游的好,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就拥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确产业定位和规划。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是我区由资源型大区发展成为旅游大区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长久之策,是符合首都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的朝阳产业,要通过规划政策的出台确保产业发展的连续性,降低其政策法规风险。首先要通盘考虑房山区域发展规划及文旅融合等发展规划,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背景,对房山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制定房山葡萄酒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要与中国酒业协会合作,明确房山葡萄种植资源状况,制定房山葡萄酒的小产区规划。

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目前部分酒庄投资人对酒庄投资前景心怀忧虑,抑制了投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是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支持。下一步要建立酒庄审核标准和退出机制,对酒庄土地租赁合同、地上物处置等问题从政策上引导,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酒庄企业与村庄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另一方面,酒庄是多业态、多产业聚合的产业业态,我们要向北京市有关部门继续寻求三产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区内层面要统筹制修订各类政策,强化政策合力,助推产业发展升级,具体政策举措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企业培育和发展投资政策、税收鼓励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产业扶持政策、技术支持政策等。

三、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酒庄建设步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努力建设首都西南地区葡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启动一批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推进酒庄内部和周边主要道路的改造升级,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开发酒庄观光娱乐和住宿餐饮等服务功能,加快酒庄标识系统、移动厕所、座椅、照明等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推进酒庄景区评级、特色业态评定等工作,推进国际葡萄酒小镇开工建设,努力将房山打造成为首都北京的紫色国际会客厅和享誉全球的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品质加强监管。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扩大深化产区交流,一方面是帮助产区各酒庄完善工艺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以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法规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葡萄酒产品,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产区标识、特征的辨识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落实“房山葡萄酒”防伪溯源系统投入使用,实现房山葡萄酒从种植、生产、评价、销售等节点的全过程安全规范可追溯。

五、鼓励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集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工艺改进、葡萄酒质量检测与监督、信息化建设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房山产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启动葡萄酒产业链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依托高校葡萄酒科研教育平台,积极搞好葡萄酒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延揽一批与葡萄酒产业化建设和发展相配套的高素质人才。

六、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成熟的市场运作,鼓励和引导酒庄树立品牌意识,深度挖掘品牌价值,丰富品牌内涵。加紧培育龙头企业,立足北京市场,对产区形象和品牌实施精准宣传和定向推广。继续经营好北京房山国际葡萄酒大赛、房山葡萄酒文化节等活动,同时鼓励各酒庄突出融合功能与文化特色,对外塑造产区整体形象,对内谋划个性化、差异化经营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发挥高端聚集的产区效应。

七、积极推进酒庄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具备高度的产业经营融合性,是实施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北京的土地成本高,而葡萄酒生产销售的直接投资回报较低,因此酒庄非常愿意通过开放酒庄旅游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行业附加值和投资回报率,这是酒庄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未来,要统筹抓好葡萄酒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高品质酒庄游览、葡萄酒文化体验产品,为打造“又一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提供有力支撑”。

八、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葡萄酒是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与36个产业相关联,同时又是消费者价格认可范围很宽的健康食品。酿酒葡萄用于酿酒后,其皮渣通过超临界萃取可提取功能性多酚(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种子可以提取功能性油脂(最好的美容产品之一),余下的产物通过有机处理可以用作饲料或肥料的原料。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开发,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强房山葡萄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全产业链多赢的局面。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区酒庄葡萄酒产业

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房山葡萄酒、房山产区、房山酒庄”三个品牌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一是积极推进首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大赛等筹备工作,目前大赛方案已基本完善,执行方案正同步编制,其它筹备工作按计划积极推进。二是推进2021北京房山酒庄行系列活动,目前活动方案已初步完成,目前正在按照我中心领导班子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细化。三是加快“房山葡萄酒”“房山产区”“房山酒庄”品牌整体策划与推广工作。四是编制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五是积极参加服贸会、酒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展览展示活动,做好“房山葡萄酒”“房山产区”品牌宣传推介工作。六是在华冠购物中心、龙湖天街、重点城区休闲驿站和京东网上商场构建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平台,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传统纸媒和电视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房山产区进行宣传推广和酒庄品牌营销工作。

  • 加强服务,积极协调,助推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挥房山葡萄酒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完善协作机制,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酒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成优良品种选种引育及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产区优良抗性葡萄苗木种植面积。二是开展了三期酒庄葡萄园及酿酒车间的现场考核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各酒庄田间管理水平,为酒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举办了酿酒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进一步壮大了产区技术团队。四是根据酒庄需求优化课程安排,针对性开展了多次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田间指导等服务工作。五是协调规自分局相关业务科室推进解决酒庄建设及手续办理有关事宜。六是积极推进惠企政策对接工作,为酒庄协调农机补贴支持。

  • 创新模式,示范引领,助推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以“葡萄美酒+田园生活+优质服务”为发展方向,以产业融合共进、服务创新引领、城乡协同发展为理念,聚焦 “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健康生活”三大发展主题的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酒庄建设,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形成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

截止目前,北京市房山区“紫色家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通过财政部农业农村司专家评议,近期将根据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方案落地。通过项目中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产业融合拓展工程、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的建设,加快完善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为发展葡萄酒产业文旅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为加快推进房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