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鉴“抗疫”经验优化乡村治理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借鉴“抗疫”经验优化乡村治理的提案

提案人  王萌

 

问题及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下的中国,无论东西南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忙碌在抗击疫情的“最后一公里”上。围绕落实防控疫情各项举措,全区广大农村地区按照区乡两级工作要求和具体安排,面对村庄面积大、村民易于聚集、防控意识弱等实际困难,稳扎稳打、广泛发动,有效促进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经验,既是乡村应对重大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做法,更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能的宝贵财富。

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加快补齐的短板和不足,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比如公共卫生事业短板,特别是农村地区,虽然都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村村基本建有卫生室,运行效果不佳,医疗设施设备不足,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合理、不平均。尽管这次疫情中运用了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但实践中各数据使用老思路老办法,重复劳动,效率并不高,存在多头管理、关系不顺的问题。当然,就乡村而言,对于疫情防护还是存在乡村独特的优势。与城市相隔较远、人口较少、自给自足等特点成为中国乡村防控疫情的第一大优势。例如在美丽乡村里居住,村民有储备的粮食,能种菜养殖自给自足。互联网高速发展消除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谁在感冒谁正发烧,谁家有个湖北及周边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几分钟内大家都会知道。着眼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阶段,建议认真总结、借鉴,将防疫做法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

建议:

一是坚持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乡村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支部和每一名党员,发挥出疫情防控与乡村治理的叠加效应。

借鉴此次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充分体现出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充分自信,引领、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运行。借鉴疫情防控采用的战时管理机制,在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的基础上,迅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治理同防控疫情叠加的组织体系。加大向乡镇赋权赋能,用党建把各方力量“汇集”起来,以乡村(社区)为单位,推动乡镇干部、派出所、物业公司与“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街巷长共同解决问题,像防疫新冠一样,延伸管理和服务“触角”。

二是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启键”,而不是简单的“复位”,进而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步键”。

这次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值,无论是采取的措施、得到的教训,都为今后的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乡村以疫情防控为主的网格化防控体系,用“小网格”织密了乡村疫情防控大网络,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连户连保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做到疫情防控全覆盖。可以借鉴“战时”工作方法和思路,将单项管理转向双向互动,充分发挥村民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把问题化解在乡村最小单元。村民有诉求,基层组织能够及时了解,村民有问题基层组织能够及时处理。形成“网格+党员干部”“网格+医务防控人员”“网格+村干部”“网格+村民代表”“网格+志愿者”“网格+街巷长”,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管控形态。在构建信息化系统和扁平化组织架构方面,让问题的发现和应对更高效,建议将政务服务中心向社会治理中心转化,整合多个信息平台,打造信息汇总,预警监测,数据分析、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指挥中心。

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质量和水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长远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检验农村建设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农村地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应避免走“大水浇灌”老路,应按需求精准投入,从人员、技术、设备、物资全方位研究,系统性配置,区域性建设,逐步改变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合理、不平均的现状。以村为重点,建立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政策研究、统筹指导、督导检查机制。要像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那样,健全农村基层治理监测机制,发挥基层哨点作用,高度关注社情民意,通过高位协调“疑难杂症”,高效解决难点问题。

四是围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高效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面对乡村独特的优势,要以发展为导向,针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村庄、平原村庄、山区村庄的不同产业情况和实际特点,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引导广大村民充分参与村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共享乡村发展红利。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普法力度宣传,加快完善乡村法制服务工作,推动实现法律援助在乡村的全覆盖,增强法律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让村民“找得到法”“用得上法”“信得过法”,实现乡村法治。要以文化为导向,塑造乡村德治秩序,以传承农耕文化精华为出发点,注重梳理宣传新乡贤的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感召带动村民和睦相处,实现乡村德治。


关于借鉴“抗疫”经验优化乡村治理

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委组织部

 

一、关于坚持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乡村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支部和每一名党员,发挥出疫情防控与乡村治理的叠加效应

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机融合,逐步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别是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不断深化“平战结合”组织动员体系,“平”则“环形互动”,“战”则“次序动员”,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区、街乡镇、村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设,将驻地单位全部纳入党建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深化“上一线、做贡献”实践活动。结合“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精神、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困难问题。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村、村级干部联户作用,通过制发惠民联系卡、开展民情恳谈、建立民情工作台账等,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关于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启键”,而不是简单的“复位”,进而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步键”

去年以来,借鉴疫情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有效经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继续深化“平”则“环形互动”的“平战结合”组织动员体系,将单项管理转为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等积极作用,把问题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同时,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完善“街巷长”“小巷管家”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市容设施类、生态类、秩序类、安全类治理问题,建立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村)为依托、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街巷长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发挥街道改革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专项改革小组作用,大力推进“接诉即办”平台和城市管理指挥平台融合,积极构建集信息汇总、预警监测、数据分析、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

三、关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质量和水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长远性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我们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站点建设,加快基层服务站改革,调整人员配置,优化服务方式,推行“综合窗口”“全能社工”模式和全程代办服务机制。整合社区(村)党群服务站、社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诉即办基层工作站职能,推进“四站合一”,切实打通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乡村治理力量投入,依托网格等治理单元,划分区域增设基层治理站点,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办理。

四、关于围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高效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广基层治理“广阳经验”和“王家磨做法”,指导各社区(村)通过党员大会、居(村)民代表会议“量身定制”一套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切实用制度章程管人、管事、管治理。推动社区建立“一厅一站”(居民议事厅、社区服务站),完善社区月协商制度。严格执行村级“民主日”“民主议政日”制度,切实提升村民参与度和活动质量。严格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四议一审两公开”,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项目、大额开支以及村民关注的公益岗位分配、集体用工、小微工程、村民福利等方面的民主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