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数字赋能“三农”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让数字赋能“三农”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  赵庶吏

 

问题:

我区农村平原、丘陵、山区地域分布散而广,农业产业规模小而弱,而且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山区还存在着没有网络信号,严重影响我区旅游服务、农产品电商等发展,我区农业的小散弱,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因此,数字农业是未来我区“三农”发展的生机机遇,也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分析:

1、数字农业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从国际看,随着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普遍共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和“农业发展4.0框架”等,构筑了全球“三农”数字的第三次革命。

2、数字乡村是国家推动的发展战略。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随着《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以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发布,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催生了新一轮数字农业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农业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

3、综合研判,数字化是“三农”发展的未来,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区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精心谋划数字“三农”系统性方案,加快形成引领性、全局性的数字“三农”要素支撑,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造、农村数字化治理、农民数字化生活,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数字“三农”发展提供房山样板。

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究。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尤其保障 “一线三团,六园多点”旅游总体布局的信息畅通,加快推动典型应用场景的精准覆盖。同时,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的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数字农业农村领域基础技术、通用技术,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开展3S、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示范,逐步提升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建立健全5G引领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2、积极培植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借助国家数字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和政策,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建设数字田园,发展智能“车间农业”,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熟化推广一批数字农业农村技术模式和典型范例。同时要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3、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借助网络直播大力培育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生产经营组织,培育形成一批农村电商品牌,让数字精准赋能“三农”:一是让农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买全国、买世界的“福利”;二是农村电商能助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民从“种什么卖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的供给侧改革转变。三是探索众筹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休闲农业、康养休闲民宿、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自主运行的电商平台。

4、强化数字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建立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将数字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重点,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队伍,建立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保障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

   5、建立多元主体的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创新,从产业数字化到治理数字化,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到服务人才培育。数字农业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参与。首先政府要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优先安排数字农业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用地,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专用设备和农业物联网设备给予补贴补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主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数据标准、数据接入与服务、软硬件接口等标准规范,加快全区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全链条、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

6、推动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注重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一是要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二是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新模式,探索建设“网上党支部”、“网上村(居)民委员会”。三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促进网上办、指尖办、接诉即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关于让数字赋能“三农”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农村农业局

 

  • 我区数字乡村建设概况

近年来,我区把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特别是着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应用于全市“三资”监管日常会计核算业务,我区使用单位为各乡镇(街道)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中心,范围涉及全区46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市级平台)。承载我区46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人、财、物等相关信息的录入、汇总、分析功能。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平台(区级平台)。实现了线下监督管理与线上备案登记的并行管理机制,确保了相关资料网络化备案,使集体经济合同动态网络化管理成为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形式。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模式信息化服务模式。此外“上房山、上京西”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始试运营。现代农业产业园。房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已实现了农业设施物联网技术100%覆盖、设施环境全自动智能调控、全产业链质量可追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信息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平台。信息工程进村入户工程。按照农业农村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要求,我区按照整区推进的原则,全区共建设444个益农信息社。其中多村合建的6个,涉及455个村。

二、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我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突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发展“互联网+”村务、医务、商务,远程教育等普及应用。二是信息化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在农业领域,积极搭建并完善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上房山、上京西”农产品电商平台试运营,平台主要经营产品为水果蔬菜、肉禽水产、粮油副食、农游产品、农资绿植、农加工产品等。三是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十四五”时期,推进房山区农业农村大数据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全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形成数字化技术融合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格局。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提高全区农业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服务范围。五是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结推广老田农业、第零农场等实用物联网技术实践经验,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规模经营主体对接,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全区农业产前土壤分析与节水灌溉优化、产中水肥与虫害杂草管理以及农机信息化管理、产后产品检验与品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水平。六是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房山区5G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房山区关于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和《房山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020-2022)》,分别经区委区政府会议审议通过印发,搭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架构并明确了任务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