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  陈少林

 

问题及分析:

    创新谷将进一步强化培育科技创新企业。进入新时代,国家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房山区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部署也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新发展集团创新谷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把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转化为支持企业创新、向科技创新企业赋能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创新谷要肩负起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历史责任,一是在服务上,做到“三个转变”,对支持重点和支持力度进行结构性调整。要从普遍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转变为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对企业的整体性支持转变为到对企业的某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精细化支持,从过去对初创型企业的普遍性孵化和赋能转变为对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初创型企业进行重点孵化和赋能。二是在资金上,我们重点投资科技创新企业;三是在扶持政策上,用足用好市区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我们把政府给予创新谷的所有支持全部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入驻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房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议:

    一是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大学城的作用,把大学城的优势转化为房山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房山区高度重视大学城的发展,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已形成了科技创新的优势。怎么把这种优势转化为房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关键在于解决大学城的科研成果优先在房山区转化的问题。从创新谷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需要科研成果而且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要让大学城的科技创新成果优先与创新谷内企业对接,让企业把科技成果 转化为产业成果,形成产学研用真正的无缝衔接。希望建立大学城科研成果在房山就地转化的机制。建议政府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作为对大学城各种支持的前置条件。有了这个机制,我们创新谷会组织相关企业、各类资本主动与大学城的学校进行衔接,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让创新谷内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推动房山区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政府、社会都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长远谋划,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和数字化大潮全面到来,在现有基础上再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比以往都大,等待我们的不仅仅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不仅仅是投资回报也可能是达不到预期。面对这样现实的问题,政府在支持创新的过程中,应研究,如何加强风险防控,比如多引进知名风险投资、天使资本,比如计提风险拨备和坏账准备、比如延长扶持资金、项目绩效考核时限等等。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决不能期望资金、政策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产出很大的成果,对政府扶持资金效果的评价要把考核时间延长,甚至参考企业提坏帐准备金的模式,为政府部门支持科技创新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政府部门要建立科技创新的容错机制、宽容失败。只要是大的创新方向是对的,企业真正把资金用在科技创新上,就要给予持续而有效的支持。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生态共生发展。创新谷将持续引进科技创新上下游企业,逐步完善良好的产业生态圈。我们将发挥好创新谷最接近最了解企业的优势,让支持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精准实施落地。目前创新谷内上万家企业很多都是创新型企业和即将成长为创新型企业,他们都需要政策支持,但企业之间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和方向发展进程都不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实施更精准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如:对房山区认定的科技孵化器给予奖励;鼓励新入区企业发展壮大,根据其对房山区的经济贡献进行不同分档比例的奖励;鼓励存量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其对房山区的经济贡献进行不同分档比例的奖励;对这些达标企业的高管个人所得税给予奖励等。建议政府将扶持政策更多地给创新谷, 让创新谷为企业赋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科技创新产业链。

 

 

关于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科委

 

  •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条件平台服务功能。率先在全市提出了“一个工作站+N个科技服务示范点”的“一站多点”工作体系,积极探索科技服务“区域深耕”模式,为企业提供测试、研发和技术转移、政策法规宣讲培训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工作。建成创新谷、新金融创业港等科技服务示范点8个,发展成员单位311家,有效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

精准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及良乡大学城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围绕企业科技需求,联合高教园区管委会、区经信局,协调组织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入驻高校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累计开展校企对接活动7场,参与企业220家次。

(二)大力营造区域创新发展氛围

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加速释放效能。目前,全区已认定27家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5家、市级11家),总建筑面积达36.2万平方米,其中公共服务面积6.2万平米,总计入驻双创企业10581家、2021年1-6月实现总收入124亿元、税收3.6亿元。

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中关村创投、清华启迪、首科集团等合作,发起设立6只创业投资基金、1只科技成果转化前孵化基金和1只文创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重点园区、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举办多场“房山区科技企业融资能力提升暨科技金融路演对接系列活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效衔接。

(三)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持续完善。强化创新引领,发布实施《房山区关于支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实施意见》、《房山区落实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意见的实施方案》、《房山区重点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吸引了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卫国创芯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强化惠企科技政策宣贯服务。协调组织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区内外有关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及首都科技创新券、技术合同登记、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主题,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线上线下宣讲培训活动21场,参与人员达1401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发挥高校院所创新源头作用

引导区内高校围绕高端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和军民融合等特色领域,设立新型研发中心、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面向全球引进顶尖科研团队和人才,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支持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定制研发服务等途径,强化技术研发、转化合作。

(二)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支持区内高校合作建设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探索科研人员“带着技术走”的创业新机制,带动全市高校校办企业、校友企业及相关创新企业落户房山。探索建设良乡大学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构建研发及孵化-小试、中试-产业化的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

(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互补,推动良乡大学城与高端制造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协同联动,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强化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打造产业协同体系。主动对接中关村核心区外溢资源,抢先洽谈攻关,利用中关村房山园承接高端资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