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发言

提升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区政协经济委

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英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更有获得感。然而,相比于成熟社区和乡镇中心区,我区部分地区生活性服务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新、老城区商业网点在布局和整合上需要加强统筹规划。从区域整体来看,我区山区与平原、乡村与城镇乃至城镇的不同社区之间,在商业网点的分布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房山老城区和长阳镇等新城区的商业网点服务配套不足,密度较低。部分街区商业设施和场所在供给、需求、定位方面还存在与我区百姓生活性服务业需求不相一致的问题。

二是线上全方位服务覆盖率相对不足。整体上看,我区平原乡镇的物流条件便利,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但利用线上发挥“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作用体现得不够明显,规范化连锁网点搭载蔬菜零售、早餐、快递、洗衣等便民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是生活性服务业标准的常态化监督和管理有待加强。一些社区在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体系上存在界线不清、执行标准不严、落实缺乏刚性的现象:比如,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废品回收、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虽然数量上去了,但功能内容单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难保证。

四是农村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偏远农村地区便利店(社区超市)多为社区路边店、夫妻店,高品质、服务辐射半径大的连锁商超设施少,多数蔬菜零售网点存在形态落后、设备陈旧、环境秩序差等问题。亟需引进更多的品牌化规范化企业,逐步提升全区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品质。

五是大型连锁企业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落地难。大型连锁超市运营成本高,农村地区消费能力整体偏低,这些地区的经营场所没有不动产产权证,不具备办理合规经营所需的各项证照条件。经营场所不能相对固定,导致大型连锁企业的经营网点无法落地生根。

为此,建议:

一、将民生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人民群众刚性生活需求配套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将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规划列入我区整体规划之中(包括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立足长远,咬定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并将此纳入到各委、办、局考核范围,建立长效机制,常态落实,常抓不懈。同时,鼓励各乡镇把国有配套、集体配套商业用房,按属地管理优先用于便民商业。建议政府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我区生活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二、摸清我区生活性服务业需求底数,明确便民商业

综合体的配置标准。对我区生活性服务行业标准进行细化,划定哪些地区属于“一刻钟生活服务圈”范围,哪些属于“三十分钟生活服务圈”范围,因地制宜,统筹全区各类可用于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资源,补充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比如,下一步青龙湖镇就会出现人口增长红利,应积极总结长阳镇的经验做法,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优先满足百姓生活的刚性需求。

三、净化市场环境,加强对农村地区市场规范化监管。引导和督促市场主体规范化经营,加强农村地区和城镇中心区统一管理。对各乡镇以及千人以上大村的个体经营商店持续监督,引导其借助大型连锁企业的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实行商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等,保障百姓消费安全。

四、政策上加强针对性和长期性,扶持大型连锁企业发挥便民优势。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给了企业众多的资金支持,比如在店面装修、软硬件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一次性补贴。但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在企业日常运营成本方面制定更有针对性和长期性的政策措施,比如:解决就业、降低税负、用电价格等方面。以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型连锁企业长期发展生活超市与居民餐饮相融合、线下消费与线上服务相融合、基础服务与各类可搭载服务相融合的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我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谢谢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