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发言

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


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农科委 民盟房山区总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赵庶吏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当前,我区正在有序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有了发展,农民得了实惠。但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山区,他们祖祖辈辈守护着绿水青山,盼望着早日变成装满金银的“聚宝盆”。因此,关注山区发展,探索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事关首都西南部重要生态屏障,事关我区30万山区百姓民生福祉。

为此,我们民盟房山总支和区政协农科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发挥绿水青山优势,依据现有资源实施联动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整体谋划,实施规划设计联动

站在首都生态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谋划山区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立足于山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发展现状,着眼于“三区一节点”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并重的理念,秉持生态涵养、生态服务与生态经济并举的原则,借助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对山区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引导,明确功能定位,重朔空间布局,创新跨区域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浅山与深山之间、深山与深山之间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财政投入等领域的协作、联动和互助发展模式,实施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施策,形成功能整合、基础设施共享和生态共建的体制机制,以“联动发展”推动我区山区整体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多规合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联动

目前,山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而且建设资金投入途径和合作模式多样,不利于山区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在山区建设过程中,在政策制定、资金投放、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等方面,必须起决定和主导作用,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山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财政投入,按照“国际旅游休闲区”的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和建设。明确山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的点位及配套标准,包括商业设施中心、康养服务中心、旅游运输中心等,全面提升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国土、水利、交通、环保、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山区的投入,实现道路、电力、给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教育、医疗、养老等形成城乡有机融合,联动建设,彻底消除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盲区,为山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整合资源,实施产业发展联动

目前,我区山区乡镇的产业发展主要是独立发展,区域界线明显,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因此,建议我区要全面整合山区、浅山区的优势资源,立足山区生态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主导功能、沟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敢于因地制宜打破村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整体开发,联动发展、统一管理。做到由点及面,由线连片,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发展、廉价竞争。例如从整体宣传推介,到精品路线打造,到突破地域管理机制限制等,创新思路,研提路径,整体谋划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利用霞云岭、蒲洼、十渡的红色旅游资源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利用周口店“源”文化、琉璃河“城”文化,探索房山源文化发展;利用大安山、史家营关闭后矿山修复资源整体打造矿业遗产生态旅游线路;利用南窖、佛子庄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带动水峪村、石板台村等村整体打造历史村落旅游线路等等。通过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联动发展,推动我区历史资源、生态资源、山水资源、文化资源等深度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品牌建设。

四是生态保育,实施生态区域协作联动

我区是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保育、小流域建设、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等都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扩大区域生态空间。因此,建议将与我区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文化相融的区,甚至京外的市县进行结对协作,构建优势叠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协作格局,探索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跨区域统筹,共同描绘“共守好山好水好生态,共建绿色发展聚宝盆”的美好蓝图。例如房山与丰台结对共建京城西南旅游休闲产业区,与门头沟共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京津冀共建绿色生态河流廊道等。

总之,依据“三区一节点”的战略定位,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绿色产业为基础、以山区人民为主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联动发展、久久为功,一定能让我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谢谢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