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国粹争当议政先锋
——记北京广阳博海医院院长张海滨
他锲而不舍、勇攀高峰,致力于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与临床创新研究;他医者仁心、仁心仁术,为疑难病患者带去健康的福音;他不忘初心、笃定前行,带着“让中医文化发扬光大、让新鲜中药救治更多患者”的理想信念,穿越灯火辉煌的都市,扎根人烟稀少的山村,一干就是十几载。他就是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房山区支部调研提案组组长、北京广阳博海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张海滨。
勇攀高峰开辟先河
2002年,张海滨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三甲医院任职。工作中,他发现患有系统性硬皮病、肺间质纤维化等疑难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为研究这些疾病,他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从中发现部分中药在新鲜状态下疗效更佳。受限于工作环境的他,于2005年果断辞职,来到房山区,开始探索新鲜中药与中西医相结合的医疗新体系。
2006年,张海滨在长阳镇夏场村成立了村卫生室。博士回农村建卫生室,在当时也算是个新闻了,可在他看来,只要能攻克疑难杂症,在什么地方工作并不重要。为了患者一年四季能用上新鲜中药,也便于研究,他建起了新鲜中药温室大棚。不懂中药材种植,他就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请教老师,到药材主产地请教当地药农,还聘请专家博士来院指导;为保证鲜药无公害品质,他们全程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保持新鲜中药在原生态环境下生长。
起初,张海滨只种了几种常见中草药,通过临床应用,发现疗效理想。随着患者增多、用药需求增大,信心倍增的张海滨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药材品种。如今,这个鲜药种植的“门外汉”已成为领域里的翘楚,昔日的卫生室也扩建为北京广阳博海医院,院内36栋鲜药温室大棚和约500亩的鲜药基地里,种植了260余个品种的中药,常年为患者提供药材保障。该院也被北京中医管理局指定为北京市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成为了我国首个新鲜中药试点医院。
掌握鲜药种植技术后,张海滨潜心扑在临床应用上。同种鲜药,品种、年份、采收季节、药用部位不同,药效就会存在差异。这些细节上的变化他都要反复进行研究、比对、论证。他带领团队,通过十几载的临床实践,发现了多个鲜药创新配方组合,在肺间质纤维化和系统性硬皮病等世界公认医学难题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辟了系统临床应用新鲜中药的先河,吸引了国内外患者前来就诊。他和团队还在“药食同源”的鲜药上下功夫,相继开发出系列药膳饮品用于辅助治疗,受到普遍欢迎。
对待患者,张海滨也格外用心。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治疗方案,坚持方案人性化、治疗个性化。他查房更是别具一格,查完一两位患者后,便马上回办公室开处方,将患者详细变化记到本上,以备日后更准确分析总结。为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有时一个患者的处方他就反复推敲琢磨一两个小时。高尚的医德、贴心的服务,深深打动着每位患者,他们从心底里感激这个带给他们健康的人。
情系民生敢于担当
9月的霞云岭乡四马台村山坡上,一片嫩绿色党参苗正茁壮成长。这标志着由张海滨牵头引进的党参种植项目试种成功。
党参对生长环境和种植管理要求极高。为解决鲜党参药源问题,多年来,张海滨一直在北京地区选址试种。几经波折,他发现四马台村环境与党参种植地要求极为相似。去年4月,数千株党参幼苗被移栽到该村李增纯家一亩多的林下梯田里,作为自然生长的试验田。
李增纯说,党参种苗由张海滨提供,栽种后小半年下来,党参苗在这片田里扎下了根。他相信鲜药的治疗效果,也判断未来鲜药用途会非常广泛,便决定拿出自家山地试种。“不成功也没大损失。要是成功了,我就发动村民一起种,跟着张博士共同致富。”
“待幼苗长大,便可采集后用于临床使用。希望总结经验后,在全市大范围推广种植党参,助力深山区精准扶贫,提高农业产业收入,造福京城百姓。”张海滨说。
享受中草药种植带来实惠的不止李增纯。2013年,张海滨和团队经深入调研,精准帮扶周口店镇泗马沟村建起了“药王谷”及中医药旅游科普基地,并给予当地村民技术指导,带领村民种鲜药致富。他们还在本区多个乡镇及外区外省建立鲜药种植基地,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转型。今年在本区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张海滨与河北省曲阳县也签订了扶贫战略框架协议,将结合该县资源分布和种植规模情况,开展新鲜中药种植项目,从品种选择、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支持,通过产业帮扶,助力曲阳人民实现脱贫致富。
为使基地新鲜中药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市民受益,张海滨还在网上建立了“新鲜中药网”,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进行全国新鲜中药材的交流互通,一方面传播中医文化知识,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年的深山行,也让张海滨真切感受到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酝酿已久的发挥中医优势、在山村建立爱心门诊的想法即将在周口店镇泗马沟村成为现实。张海滨说,针对该地区漫山遍野种植新鲜中药的特点,在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后,村民将采集的鲜药交给医院,作为“健康基金”存入“健康银行”,可实现挂号、诊疗、医药费全免,由专家问诊的看病服务,缓解山村百姓就医难题。
传承文化履职尽责
2013年起,张海滨成为了一名区政协委员。“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自任区政协委员以来,张海滨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提案,并积极参加各项专题调研活动。他笃定一个信念,要借助区政协这个平台和委员这个身份,为房山的乡亲父老分忧解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传承中医文化不懈努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房山“三区一节点”的新功能定位,其中之一是“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新一轮南部行动计划对其内涵进行了细化,提出要“高质量打造蓝绿交织、文化交融的首都西南文化展示与休闲度假功能区”。作为政协委员的张海滨也在思考着,如何抢抓新机遇,为区域发展奉献绵力。结合本职工作,张海滨提出了依托国医文化品牌、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休闲胜地的设想,并在去年区政协举办的“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区”专题议政会上建议:加强对野生中草药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优势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新业态中医药产业,打造精品中药产业链;整合区域资源,将中草药种植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融合起来,突出中医文化特色在健康养生和旅游休闲中的作用,培育新鲜中药大健康综合平台;打造新鲜中医药文化线上传播品牌,形成产业发展引擎;建设新鲜中药博物产业园,打造新鲜中药创新创业孵化器,培育涵盖新鲜中药种植、临床养生应用及科研科普、新鲜中药相关产品的全产业链体验区。
今年“两会”召开在即,张海滨说,他将继续在发展新鲜中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交提案。“身为医疗战线上的普通一员,心系患者是我的职责;作为新鲜中药系统临床应用的先行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医学文化是我的使命;担任光荣的区政协委员,情系民生、助推区域发展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白衣誓言,更要将委员的政治荣誉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心系民生、全心履职,以实际行动不负肩上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