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厦筑基 为环保建言
——记区政协委员、北京龙建集团龙基伟业建筑分公司总经理刘兆亮
作者李丹丹
他注重质量与安全,20年时间深耕建筑行业,不辞辛苦、敢打硬拼,用辛勤付出为城市构筑起一道道靓丽风景,为百姓搭建起一座座幸福家园;他关心环保与公益,积极参与考察垃圾治理问题,不厌其烦、用心钻研,用高质量的提案向政府和职能部门建言献策,切实履行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政协房山区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北京龙建集团龙基伟业建筑分公司总经理刘兆亮。
履行委员职责 执着建言
采访刘兆亮,一多半时间都在聊垃圾治理问题,从垃圾治理现状谈到对未来的影响,再从垃圾分类处理谈到资源回收再利用,方方面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会以为他是个环保行业从业者。作为一名建筑人,刘兆亮为何对垃圾治理“情有独钟”?这还要从他政协委员的身份说起。
“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不是很了解垃圾治理工作,没觉得垃圾是个多大的问题。”刘兆亮坦言。担任政协委员后,他参与了很多政协城建环保委组织的活动,就垃圾治理问题也进行了多次调研。随着对垃圾问题了解的增多,他越来越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且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老百姓大多觉得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就有人收走了。但是垃圾去哪里了?怎么处理了?我们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处理不好就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这不只影响我们,还会影响子孙后代。所以越考察,我就感觉压力越大、责任越大。”他说。
正如刘兆亮所言,中国是垃圾生产的大国,仅从房山区来看,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也是惊人的。如果不能对垃圾进行有效管控,未来房山也将面临“垃圾围城”局面。近两年来,刘兆亮每年都要针对垃圾源头治理、分类处理和回收再利用等问题进行多次调研。他还跟随政协城建环保委课题组到广东、浙江等地学习垃圾治理经验,力求给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去年,刘兆亮联合其他委员提出了《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让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从建成区和社区入手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垃圾回收利用的政策支持。提案得到了区城管局、城管委等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区政府在土地、财政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该产业园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3.3万吨,可帮助全区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处理遇到的难题,并实现“变废为宝”。
今年的区“两会”召开在即,刘兆亮还将针对垃圾处理和水污染治理问题提出建议。“我希望让大家认识到垃圾治理问题的严峻性,提升参与这项工作的责任感,让大家从骨子里认识到多产生垃圾是不光彩、不应该的,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另外,要推动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更高效地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我将持续关注垃圾治理问题直到其彻底解决为止。”他说。
承担社会责任 甘愿付出
参加各种考察调研活动占用了刘兆亮很多时间,甚至让他牺牲了一些工作时间,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政协委员不能光享受荣耀,还要付出。在履职方面,要拿出时间、拿出精力。说实话,能真正为房山老百姓多做点儿事,为社会多作点儿贡献,我愿意牺牲自己赚钱和休息的时间,也挺高兴的。”
作为政协委员,刘兆亮觉得自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家,而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积极参政议政,他还注重回报社会,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组织为灾区捐献了总价值10余万元的款项、物品;响应区政府号召,他出资100余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百村帮扶活动;在“万企帮万村”工作中,他向北京市慈善基金会“政通协力爱心专项基金”捐赠10万元,用于帮扶河北省涞水和曲阳县贫困大学生上学;在低收入村帮扶工作中,除了为霞云岭乡大草岭村送去帮扶资金30万元外,刘兆亮还考虑到如何帮助村里提升“造血功能”,通过发展经济带动村民增收。针对大草岭村老弱群体比较多的实际,他承诺为有就业意愿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龙基伟业公司已经安置霞云岭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人,其中包括2名残疾人。
建设美好家园 砥砺奋斗
从刘兆亮位于金茂广场13层的办公室望出去,周边高楼鳞次栉比,更远处还有一些高楼正在建设中。这样的景象,更容易让人想起他建筑人的身份。
1999年到北京龙建集团工作以后,刘兆亮先后参与了北京华电房地产有限公司竹筋巷小区工程、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新校区工程、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工程、良乡高教园区教育实习基地项目工程、海淀区西北旺保障房项目工程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把“以项目部为家、以建筑为业、以苦为乐”作为座右铭,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坚持守住质量和安全两条底线。
记得建设海淀区西北旺保障房时,作为总经理的刘兆亮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依然以每周至少一趟的频率跑工地,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一次检查时,他发现大模板的支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当即责令作业人员进行整改,并不惜增加成本投入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两年的建设周期,百余次往返工地检查指导,最终为这个项目赢得了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
“有人形容我们建筑人是‘来时一片荒凉、走时一片辉煌’,一栋栋高楼经过我们的手拔地而起,说实话确实很辛苦。但在这辛苦背后连着的是千万人的家。如果说政府的意愿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我们就是执行者。盖好房子,让人们踏踏实实住好房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刘兆亮说。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事业的无悔执着追求,刘兆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除了他所参与建设的项目获得“鲁班奖”“长城杯”外,他本人也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我很珍惜我的荣誉,对我来说,它是鞭策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刘兆亮告诉记者,“未来,我还要为我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房山建设、为北京打造世界级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