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调研专刊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一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0月2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区“三化两区”建设进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北京市在2006年底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九大行业: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业态在我区从无到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范围逐步扩大,涵盖了一、二、三次产业以及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北京乃至与国内外高端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行业特点和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一)区位优势明显,部分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我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位和资源优势带来的契机。北京市要建成文化旅游中心,行业发展不平衡,文化旅游业作为薄弱行业恰为房山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与中心城区相比成本较低;根据我区地理、自然环境特色,西部地区定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具有世界地质公园等自然资源和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发展文化旅游业及其他休闲娱乐产业。二是国家和北京市的利好政策优势带来的契机。2008年,我国新的《就业促进法》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颁布实施,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条件;十届市委三次全会提出首都西南发展休闲娱乐产业,着力推动重大新产业项目落户,我区是北京市西南大门,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将为带动房山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乃至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二)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北京市不断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房山文化创意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2009年,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分别为13.7亿元、18.4亿元和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1.6%,其中2009年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同比增长35.9%。随着房山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文化创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0年5月,房山区共有文化创意产业企业1585家,比2009年新增234家,增长率达17%,其中2009年企业数量增长率高达近98%。 (三)主导行业初露端倪,区域特点日益凸显 从全区范围看,文化艺术、其他辅助服务、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服务类四大优势产业地位突出。从企业数量来看,截止到2010年5月,房山区文化艺术、其他辅助服务、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服务四大优势产业占所有企业数量的3/4。2008年这四大行业收入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81%,其中广告会展在文化创意领域中收入绝对值占居首位,已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41.45%。 (四)多元化投资架构形成,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社会投资是房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据统计,2008年1-8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单位共50家,比重为73.5%,实现收入7.4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84%。2009年文化创意企业达到1351家,比2008年新增667家,增速高达97.5%,新增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各村(镇)也积极与投资、策划、开发公司合作,加强了辖域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房山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港中旅集团、嘉禾电影、温德拉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投资房山。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本市平均水平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和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不够清晰 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尚未编制完成,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不够清晰,需进一步加大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工作力度,为政府职能部门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权威性、宏观性指导。 (二)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还未形成规模优势。现有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分布零散,而在管理上也缺乏整合,缺少实力雄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示范性行业领军企业,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不强。 (三)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低 虽然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总体数量大,但多以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复制等低端企业为主,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带动和示范作用不够突出,经济贡献率很小。 (四)产业发展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区还没有正式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制定工作还没有启动。没有设立和落实财政扶持专项资金,一些在工业园区、开发区中注册的文化创意企业,除了享受一些工业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外,没有享受到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其他扶持政策。 (五)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缺少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二是缺少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队伍力量偏弱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主要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专项规划 应站在建设“人文北京”的高度,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全区文化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尽快制定并实施《房山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十二五”时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并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分行业、重点区域发展的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高“规划”指导性、兼容性和执行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构建区域特色产业链 应根据我区区域特点,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加快支柱产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在我区东部,借助中央休闲购物区(CSD)规划建设,着力发展广告会展、广播影视、高新科技等支柱产业,构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链;在我区西部,借助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的相关政策,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为龙头,以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影视制作业作为重点,打造提升历史文化产业链和完善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链。要加快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集聚区重点项目的落实;积极引进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项目和高端企业,着力打造精品项目,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主要是加快旅游产业集群化与特色化,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化与多元化。高品位建设“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全面开发建设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主题鲜明、创意独特的旅游文化综合产业集群;挖掘整理房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的结合,提升现有文化旅游项目的品位,努力打造房山精品旅游,培育文化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健全区域扶持政策 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主要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统计核算办法、集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公共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城市品牌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控股公司建设管理办法等;重点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产品市场开拓平台、重点要素引进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在工作统筹、协调、沟通、执行等环节中的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提高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人才合作渠道,加强文化创意、文化经营、文化经纪人等高级人才引进;加大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对于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且熟悉房山区文化创意资源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使用。对于具有培养潜力的人才,采取异地交流、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提升人才素质;以良乡高教园区为基础,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设立文化振兴奖,对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创意产品制作、演出、经营人员和引进重大项目的中介人予以重奖,允许并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以其艺术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创意企业股份。 (六)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准确分析研究和跟踪检测。因此,应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统计局等部门的支持,依据相关标准,建立和健全本区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指标体系和分行业的指标体系,为制定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完善区域政策措施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要依法引导、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职能,努力提升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认定等工作的科学性。定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评估,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区委、区政府要对“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位和个人,使之成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