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调研专刊第七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七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18日

 

如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

区政协委员、农工房山总支  王海平

 

一、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基本情况

2009年7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北京市水务局会同相关单位编制的《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为基础,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将永定河建成“一条生态走廊、三段功能分区、六处重点水面、十大主题公园”的空间景观布局,为“两岸五区”创造优美的生态水环境。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目标是:以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保护和利用历史与现代文化资源;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和市政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将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山清水秀、设施完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区。

根据规划,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围绕沿河环境整治、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建设。初步估算,总投资约220亿元。其中沿河环境整治与拆迁共计150亿元,道路建设投资约5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20亿元。永定河整治和地区改造效应体现在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周边区域土地价值的提升,提升目标为1—2个级别。两岸机遇区总用地面积约11247公顷,建筑规模约11421万平方米。按土地级别提升1—2级计算,则沿线直接的土地价值提升1000亿元以上。

在估算总投资中,除了部分资金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外,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收取发展带内土地使用权转让和转让所得收益获得。如何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综合开发、投资重点工程、基础设施与商工贸、住宅等建设,并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是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基本思路

(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求,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生态、信息等基础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承载空间。重点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对外、区域整体和区域功能区内部三个层面,逐步完善现代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逐步完善跨区路网建设,实现与中心城、大兴区的联通,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形成区域网状联通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交通体系经济效率。

(二)统筹土地开发与综合利用

首都西南五区作为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的最大投入者和受益者,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土地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中应发挥主要作用。五区政府应探索既能保证河道各项功能正常发挥、又能保障五区利益、充分调动五区积极性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以保证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与运行实现有序、良性、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设置土地利用格局,推动房地产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防止房地产过度开发;创新统筹土地利用、项目准入、项目经营、利益分配等各项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持续有序互动。

(三)构筑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平台

立足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需求与西南五区跨越发展的现实需求,按照建设“三个北京”的要求,积极走产业发展之路。围绕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目标,着眼于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新一轮空间布局,以水岸生态承载能力为支撑,建设产业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发展新区,努力打造“世界城市的绿色水岸硅谷”。把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成房山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前沿阵地、北京乃至全国滨水型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和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先行示范区、首都新兴的中央休闲购物中心、国内外及中关村创新资源辐射与高端商务创业栖息地和有利于高端要素聚集、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四)统筹集成区域公共资源

以提升区域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整合统筹区域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实现流域发展外部性的最大化。整合相关投入资金,系统规划区域发展投资重点;盘查区域土地资源,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对不同功能区制定不同的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城镇化措施,分期分批开发利用,避免过度无序开发建设;系统梳理国家及市级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政策,加快政策集成创新,形成支持合力。

坚持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原则。统筹各区之间的规划,做好房山段与石景山、丰台、大兴段的对接,协调跨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整体融合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依据各区域基础和特色,着力培育具有差异性产业、互利互补的集群式发展格局,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加强区域科学规划力度,保证产业、生态、交通和功能区规划等与总体发展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加快提升区域集聚高端要素核心竞争力、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

(一)创新思路,拓宽渠道

以生态环境改善和设施建设为依托进行资本运作,大胆尝试和探索区域经营管理新途径,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方投入的多元化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投融资体系。一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配套制定区政府资金支持房山段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项目建设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资源,推动各重点工程和项目以股权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鼓励搬迁居民将征地补偿款及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土地使用权等入股,通过入股分红实现居民收??居民的就业压力。

加大工程市场化运作力度。通过BT(社会投资—建设—移交方式)、BOO(建设—拥有—经营方式)、BOT(建造—运营—移交方式)等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区外社会资本参与区域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营运项目建设,实现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投资氛围,调动企业、社会力量投入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积极性。形成公平竞争、公开有序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引资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二)政府重视,打好基础

强化沿河环境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建设,积极组织专家考察重点工程建设,为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献计献策。

基础设施应作为商品,逐步从公益性转为经营开放性,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桥梁、道路、防灾、污水排放等市政工程,不属于垄断行业,国家鼓励吸引社会资金与企业投资主体参与。而供气、供水、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属国家垄断行业,政府应有所控制。因此,政府首先要投资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内供气、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从而使土地升值,再根据地段的需求状况,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三)放宽政策,拓展思路

首先,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实行“谁建设、谁投资、谁开发、谁配套、谁受益”的政策。把公用设施的建设任务同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由仅依靠政府投入、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单一模式转换为开发商结合地段开发集中建设。政府通过规划管理、招投标、质量监督等行政管理手段帮助、指导、监督开发商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其次,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进一步放开开发建设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以集资、合资入股等形式参与综合开发;第三,采取租地方式,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向社会出让土地或与企业合作开发,较大限度获得土地收益。也可以黄金地段土地作抵押资产,发行债券,筹集社会资金;第四,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加快工程进度。除吸引国内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也可尝试从国外引资、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和国外直接投资。

(四)注重产业特性,利用价格杠杆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作用,广泛调动社会资金,缓解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研究确定符合永定河实际、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产业价格水平,制定基础设施产业价格管理中长期规划,提高价格形成的透明度,有效发挥价格政策在吸引资金进入基础设施产业的引导作用。在基础设施产业中,对实行市场调节的经营环节,放松价格管制,由市场进行调节,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环节,制定科学合理、有吸引投资能力的价格。

(五)投资回报,利益补偿

社会资金用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基础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是难以体现的。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把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同经营利润项目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让企业或个人从中得到利益补偿。同时,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通过政府支持保证有投资回报的价格水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