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专刊第十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30日
对我区山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农工房山总支
推进医疗公平、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大众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我区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我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039人,其中全科医师115人(山区乡镇多数没有),临床医生233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员分布在平原乡镇,山区乡镇平均不足7人),妇幼医生41人,护理人员297人(其中近二分之一的人员分布在平原乡镇,山区乡镇平均不足5人),本科毕业174人(其中近二分之一的人员分布在平原乡镇,山区乡镇平均不足5人),副高职称共7人。
我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在1200元—3800元/月之间,年轻医师(如在培全科医师)月工资1200元—1800元,平原地区好于山区。
二、基层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环境改善。2006年12月,我区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改革工作,开始了乡镇卫生院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即由以医疗服务为主向“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转变,投入资金改善社区卫生医疗设备状况,改善医疗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建立20家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为山区9个乡镇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巡诊医疗车;二是提高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住院及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将其与二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差距分别加大15%和10%,鼓励农村居民到基层医疗单位看病,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参合农民实行门诊随诊随报、住院出院即报。三是引进外埠大学生,加强乡镇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为我区培养11名本科、20名大专定向生。
三、山区卫生院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缺口大,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山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短缺和执业医师短缺。蒲洼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正式工5名,其中临床医生3名、护士1名、院长1名。院长为全科医生,因会议约有半年时间需在山外。开展社区卫生全覆盖后,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承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健康档案管理等多项职能,服务半径为30-45公里,导致卫生院人员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二是基本医疗职能需求矛盾突出。山区卫生院由于距大医院较远,医务人员寥寥无几,服务技术单一,无法满足山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山区患者出行不便,到乡镇卫生院只是为了取药、输液,难以实现社区首诊的目的。因此,偏远地区医疗多学科综合服务更适合农村偏远散户。
三是人员潜力发挥受限。在市区两级政府支持下,山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房屋、设备有了很大增量,而有了设备无人操作使用和维修成为新问题。配齐技术科室人员,需要大量的人员编制和成本,在门诊量不足时势必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而使现有医务人员实现“通科”操作,又缺少可以实施的技术培训支持和相应法规政策支持。这些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医疗水平提高的瓶颈。
四是缺少学术、技术政策。目前,全区乡镇卫生院仅有7名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占高级职称总数比例不足3%。因没有偏远山区职称晋升制度和专业标准,大部分高学历医学专业人才流向有优势的二级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导致乡镇医疗机构人员青黄不接。
五是培训计划与实际脱节。目前,市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没有考虑基层卫生机构交通不便、工作安排困难、运行成本过高等因素,不适用农村特别是山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模式,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六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由于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管制度不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医疗环境较差。在二级医院培训的全科医师学到知识,回到乡镇卫生院得不到使用和发挥,工资待遇较低,很难留住人才,特别是“收支两条线”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找麻烦”等消极现象逐渐显现。
四、几点建议
按照市政府把区县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体制、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并轨,将山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区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派出机构,全部卫生业务人员确立为区县级医疗机构编制的思路要求,建议分步骤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分流。
——将山区医务人员编制移向二级医疗机构。由区县级医疗机构轮流派出业务人员到山区乡镇卫生机构短期工作。一是刚毕业的学生经先期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全科医师资格,在获得两项辅助技术科室工作资质后,5年内分2次、每次连续3个月按照所在山区乡镇卫生要求在院工作。二是主治医可根据其工作、家庭等实际情况,10年内弹性轮流轮岗2次,每次3个月;三是做好全市普征退休专家或临近退休专家双工资补贴返聘工作,保证他们的吃住行等条件。前两项作为年轻医生执业、晋升、加薪的考核必备条件,记入档案。
——山区基层医疗机构转为区县二级医疗机构的派出所,业务由二级医院派出技术服务小组轮岗值班工作。区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机构协力配合,共同做好“六位一体”卫生服务工作。区卫生局负责二级医疗机构派出人员资格监管审查,避免闲杂人员、无资格人员再次回流基层;设立管理机构,区卫生局对房屋、水电、供暖、餐饮、车辆维修、医疗器械修理、调配使用等工作负总责;安排基层卫生院一名院长作为区卫生局派出人员,监管业务、后勤保障工作及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合理配置山区轮岗人员,实现偏远山区集超声、心电、X光、检验技术于一身且有合法从业许可证的全科医生与临床专家配备相结合;口腔、眼科等专业技??轮回制度,集中采血标本、集中检验调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试行在山区工作加发浮动工资制度,浮动工资基数不低于现有工资总额,提高山区医疗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调整医学教育专业结构,满足山区医疗机构用人需求。接受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具备预防、医学统计、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电生理技术、检验技术、急救技术、驾驶技术等工作能力,达到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到山区独立工作的要求,努力形成毕业生从区县级医疗机构落脚后,愿意走向基层一线工作、又能自由选择的宽松局面。同时,为山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专家创造、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居所,解除山区卫生院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