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调研专刊第十七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十七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

 

 

培育壮大地方工业 努力实现区域工业均衡发展

——关于我区“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  高维魁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向新型城市化拉动、新型工业化推动、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产业友好新区和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大跨步前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在促进中央市属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地方工业发展,实现区域工业协调均衡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房山工业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努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区域工业实现产值779.8亿元,实现税收105.4亿元。工业税收对全区税收增长贡献率达到89.2%。预计2010年,区域工业可实现产值880亿元。“十一五”期间,工业产值年平均递增率为6.9%。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支柱产业渐成规模。一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在累计淘汰1400余家“五小”企业基础上,5家“三高一低”企业、所有的煤矿、9家水泥生产企业和66家石灰企业均已关闭停产;二是积极培育替代产业。累计实施替代产业项目66项,并形成一批产业龙头项目;三是通过扶持、引进等多种途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石化新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都市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和项目载体作用逐步显现。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通过燕房双方的共同努力,上升到北京市与中石化合作的层面。在稳步推进规划编制、核心发展区搬迁、重大基础设施安排等工作的基础上,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入区。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以组建京西重工、完成海外并购为契机,其项目建设在征地、拆迁等方面有序推进,实现突破性进展。京西重工年产800万支减震器项目已开工建设,北控太阳能(CPV)系统生产基地项目、长安汽车项目已签订入住协议。

(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06年至2009年,全区共引进工业项目305项,累计到位资金88.85亿元。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项,5000万元至亿元项目43项。

(五) 实施名牌战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具有较好品牌效应的新产品。全区工业企业有26个产品被评为北京市名牌产品,11件商标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二、我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工业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产业结构调整期、区域特色形成期和新型工业化起步期,但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工业内部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工业总量虽然数额较大,但以燕化公司为主要支撑,占据区域工业绝对主导地位,而区属工业不足区域工业总量的20%,难以平衡燕化公司生产经营波动给全区工业带来的影响,而且增速不快,竞争力偏弱。从经济总量上分析,2009年我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中排名第3位,比2005年下降了1位;全区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8.8%下降到7.2%。从增速上看,2009年全区工业比2005年增长23.7%,居10个远郊区县最后一位,除2008年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怀柔增速达到226.2%,延庆114.3%、通州86.4%、大兴81.6%,顺义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增速仍达到74.4%。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基础产业为主要支撑,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批产业龙头企业,但支撑工业的大项目、大集团数量不足,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形成。基础产业实现总产值占全区工业的86.2%;装备制造业、都市产业、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产业合计不足15%,而基础产业中又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汽车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平均增速为16.9%,高于基础产业9.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为14.3%,高于基础产业7.3个百分点;都市工业利税总额平均增速为356.8%,高于基础产业336.9个百分点。

三、“十二五”时期我区工业发展的思路及主要途径

为尽快破解工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实现跨越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区工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带来的重要机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扩大地方工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工业均衡协调发展。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工业新型产业格局。一是以石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为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燕化公司,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下游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延伸以深加工和终端产品为特征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依托中核房山产业园,培育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重点推行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二是以汽车生产、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为重点,壮大发展现代制造业。推进长安汽车、中大燕京新能源汽车、京西重工房山基地减震器等项目建设,依托市内企业搬迁和驻区电力企业较多的优势,发展机电装备制造业,形成现代制造业集群;三是以食品和服装加工等行业为重点,提升发展都市工业。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建设城市功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工业为目标,积极发展无污染、低能耗、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并能有效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都市型工业。

(二)着力推进功能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把功能区建设作为产业聚集的主要载体,按照节约、集约原则,推动产业园??有税源、无污染的项目引入功能区。积极引导功能区向产业园区转型,围绕产业链做强做大,逐步形成以重点功能区为龙头,市级开发区、乡镇农民就业产业基地相配套的产业布局。

⒈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①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在争取各项规划尽快获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核心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快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全力推进东方化工厂搬迁改造、双酚A和聚碳酸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以下预期目标: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产业链完善、聚集效应突出、配套设施齐全的环境友好、国际一流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功能突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的国际一流石化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②北京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和相关手续的办理。陆续展开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地发展环境,确保京西重工减震器和长安汽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国内外著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洽谈合作,争取在未来一两年内有更多的相关项目入驻,建成以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和研发为龙头的高端产业制造基地。用3年左右时间,2012年之前,完成核心区一期4.8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大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相继入驻,产业聚集基本形成。2015年之前,完成基地核心区6平方公里(总计10.8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延伸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引进一批高端制造业龙头项目,并逐步向拓展区延伸。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功能区建成总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带动、拓展区延伸、辐射区配套和高端制造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多功能、现代化工业新城;③中核北京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先进核能、先进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六大板块。到“十二五”末,建成集核燃料后处理研发、核能技术研发、核能技术产业化以及核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高新产业化基地。

⒉加快建设都市工业产业基地。以六个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牵引,以资源转化为着力点,建设多个都市工业产业基地,实现二产向一产的延伸与融合,解决我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

(三)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增强持续发展后劲。积极调整思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变“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引资模式为“招商选资”,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开展定向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围绕高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专业化。按照不同产业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二是突出协调互动。与功能区、产业基地、重点企业以及有关行业协会,联合开展招商引资;三是突出招商重点。把环境友好型、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和企业总部作为引进重点,通过引进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引入项目质量,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按照《房山区工业园区投资项目准入规定》要求,优先引进能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型企业,严格控制低端技术和污染企业的进入。

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好的园区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产业龙头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放大产业支撑效应。对重点项目建立区四大部门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实行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程中的问题,倒排工期,跟踪服务,促其尽快竣工投产。

(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必须把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是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将自主创新列入“工业强区”政策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北京工业技术支撑与产业促进平台”为支撑,引导企业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推进与首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贯彻落实《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继续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和专项奖励,强化品牌宣传,塑造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五)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⒈继续加强沟通协调和政策对接。积极主动推介潜力项目,继续争取各种专项资金,支持优势潜力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按照《房山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区的政策》,对园区建设、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创建名牌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切实发挥政策导向作用。⒉继续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继续完善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首创担保房山分公司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跟进担保资本金,创新业务运作方式等措施,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扶持一批成长型、税源型、就业型企业,帮助他们做强做大。⒊继续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把软环境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力合作,特事特办,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为企业能够引进来、留得住创造必要条件,为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步伐,服务“三化两区”建设,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