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调研专刊第二十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二十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27日

 

 

关于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房山区政协主席  唐淑荣

 

2006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授牌; 2010年10月3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评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首都城市和两省市三区县共同创建的华北地区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在三年的申报和四年的建设发展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有效的提高了公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深远的带动与示范作用正在日益显现。面对“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启,北京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进程,房山区“三化两区”战略深入推进的新形势,全面回顾总结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情况,认真谋划公园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与特点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址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文化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根据审批主体不同,可分为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公园。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评审批准后的地质公园称为世界地质公园。其宗旨有三:一是地址遗迹与地质生态环境的保育;二是科学普及与大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三是通过发展地学旅游和有关产品,支撑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目前,世界上已有世界地质公园77个,其中中国有24个。

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并重点发展的四大品牌之一,它的品牌特点突出强调三个创新:其一是理念创新。强调保护与利用并重,在达标建设与检查过程中,特别强调通过发展地学旅游和有关产品,支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其二是管理创新。实行“有进有出、滚动管理”的原则,建设管理不达标的要给予黄牌警告,仍无改进的取消资格。其三是经营创新。在经营上除政府投资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自2002年以来,国土部及有关专家多次建议房山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区政府聘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委赵逊先生牵头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经过三年的努力,2006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授牌,由此拉开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帷幕。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西南部,东西长130.8公里,南北宽75.09公里,总面积953.95平方公里。按照主体功能共分为8大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科普区、石花洞溶洞群观光区、十渡岩溶峡谷综合旅游区、上方山----云居寺宗教文化游览区、圣莲山观光体验区、百花----白草畔生态旅游区、涞水野三坡综合旅游区、涞水白石山拒马河源枫林瀑布旅游区。其中在房山区分布6大园区、490平方公里,涉及12个乡镇、12个景区、63个村、6万余人。按照房山区功能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公园拓展、辐射全部山区,总面积达1508平方公里、涉及217个行政村、约29万人,分别占全区总量的74.7%、47%和30%。

中国房山地质公园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科技型地质公园,其典型性、稀有性、原始性、系统性、优美性和极高的科学价值,成为中国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拥有独具特色的六大特点:

----远古人类的家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发祥地,距今70万年,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集地质变迁、生物演化、人类进化三位一体的俱佳之地。山顶洞人文化是北京文化的源文化。

----横空出世的造山运动。这里是我国中生代造山运动——“燕山运动”的命名地,由陆内造山带形成的地质遗迹奇特险峻。区内大型褶皱、断裂、侵入岩和火山岩,都是此次造山运动的产物。

-  ---神奇秀美的岩溶地貌。园区“构造--冲蚀岩溶地貌”表现为线条刚直的峰丛、岩峰、塔状山、墙状山、平顶山及峰谷等。在论证当中,部分地学专家提出可以命名为“房山地貌”。

----晶莹璀璨的地下宫殿。房山溶洞群由上百座溶洞组成,多数溶洞分布在海拔600米至200--100米之间,具有显著的成层分布特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博大精深的历史积淀。在公园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中有重要的宗教古迹--佛教圣地云居寺、佛教名山上方山、明长城等。

----群英荟萃的地学摇篮。这里是中国地质工作研究始发(1867年)之地,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质志诞生之地,曾走出多位著名科学家,产生了上千部(篇)研究成果,不愧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公园保护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自2006年公园申报成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紧紧围绕公园园区及拓展区的保护与发展,?科普、宣传营销、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完善等九大体系建设,使公园在总体布局规划、精品项目培育、特色营销宣传、环境打造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施“三化两区”战略的新动力。2009年,公园共接待游客9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比创建之初的2006年分别增长66.9%和67%。

----规划布局体系不断完善。三年投资1200万元,先后编制完成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山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发展规划》,指导完成了8个园区发展规划、周口店等7个乡镇旅游产业规划,完善了石花洞、十渡等12个景区规划,编制了《南线山水休闲带》10个重点项目规划和6个“一村一品”创意策划,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有效指导了公园的建设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争取各级专项资金8.2亿元,吸引了中信集团、温德拉集团等大公司投资建设,有力的支撑了公园建设和发展。

----地质遗迹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严格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和《世界地质公园申请者评估表》的建设内容,投资10亿元,用于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及生态保育工程。其中3.1亿元用于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修复、矿山修复;6.9亿元实施了绿化造林、矿山治理、河道及小流域整治,使公园的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地质科研科普功能得到强化。一是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地勘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科研单位合作,针对公园内典型的地质遗迹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中国房山岩溶地貌研究》等系列成果。二是不断深化科普工作。组织参加了《远古人类家园—周口店北京人》展览等活动,编辑出版了多种面向不同读者群体的科普读物。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土资源科普示范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教学基地”。

----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新建108复线、六石路、长周路、金柏路等道路150公里;改造银狐洞--石花洞景区连接线、十大路、涞宝路等道路。建设了周口店、石花洞、上方山等5个旅游客运站,在旅游主干路和较大景区设置各类标识标牌8000块,形成了统一、规范、立体的标识体系,优化了公园环境。先后制定了园区《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名称、品牌、徽志使用和管理的规定》、《房山旅游大区目标管理体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溶洞开发管理意见》、《十渡园区管理规定》以及公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有效提升了公园的管理水平。

----整体营销推介成效明显。以“走进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主题,加大媒体促销、活动促销、载体促销和区域联合促销力度,通过开通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网站、编发《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画册》等系列宣传品、制作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风光片等,对公园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举办了中国旅游地学与公园学术论坛、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69项主题活动和旅游项目推介会、联谊会等多场宣传促销活动,使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吸引力显著增强。

----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北京市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大对公园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统筹领导和支持。成立了由房山区政府区长任主任、两省市区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推动三区县整体联动,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成立了高级专家顾问团组,对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给予指导。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公园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性、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产业实现新发展。以发展友好型产业为导向,三年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了73项重点工程,有效增强了旅游业发展活力,壮大了产业规模。一是积极推进重点景区及重点项目建设。成功申报了北京首家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集聚区;完成了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和京南旅游服务中心及咨询服务站建设;云居寺文化景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迁建、上方山国际生态度假区、周口店原始公社、云居仙谷等项目取得较快进展。二是深入开展旅游品牌创优活动。三年来,新评定A级景区5家、星级饭店12家,总量分别达到了19家和41家,分别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三位;世界地质公园被批准为国土资源科普示范基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使全区旅游品牌总量居全市首位。三是努力丰富旅游产品。以乡村旅游“一镇一色”、“一村一品”要求为目标,推进周口店乡村酒店、十渡山水人家、佛子庄养生山吧等新型业态发展;建立了21个生态观光园;发展了26个市级民俗旅游村、1293个民俗旅游户,分别居京郊第一、二位。

总之,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保护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在今年的中期评估中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自然景观、地质遗迹保护等方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世界首都城市中绝无仅有,已经成为中国最好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和其他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学习的榜样,完全可以成为亚太地区世界地质公园的表率。

(二)公园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工作

在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年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保护与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展望未来,我们也看到了其保护与发展的美好前景。但是,要使美好前景变为现实,需要客观地认识与估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在中期评估中提出的努力使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典范以及统一公园管理、统一园区界限、提高公园质量、创新信息传播、加强交流合作、改善居民生活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议,认真谋划公园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需要强化改进的工作。

----相关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应该说,公园的建设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与公园规划体系的完善和科学的规划指导密不可分。但是,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初已经编制完成的相关规划需要相应的深化与完善。同时,与公园发展、功能区建设、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等紧密相关的规划也需适时跟进,以确保规划体系的科学完整,切实发挥引领作用。

----龙头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首先,按照公园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全区重点功能区定位,在地域范围上,公园的内涵是拓展、辐射我区整个山区;进一步说,其外延将影响波及房山全境甚至更大范围。因此,公园对全区旅游业发展、对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对山区替代产业的培育等方面,都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目前,这一作用正在显现,但从其所应释放能量的潜力看,还仅仅是一个开端,需要深入持续的挖掘,以期产生更大的效能。其次,从公园建设与发展自身看,随着各功能区规划的实施,腾士、温德拉等大公司的相继进入,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也在显现,如何更好的发挥这一作用,仍有更大的空间,需要通盘考虑。

----整体营销推介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这几年,立体化、全方位、多形式的整体营销推介,有效扩大和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从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和专业角度看,国内已经挂牌世界地质公园的地区和专业群体,对其认知度相对较高,关注度也较高;而作为最大群体的一般性游客,对传统著名景区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对世界地质公园的认知程度则普遍较低,而这一群体恰恰是旅游消费的主体,直接影响着游客总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总量。目前,在推介营销上吸引这一主体选择公园做为旅游目的地的强度还不够。同时,在推介营销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的力度也需加大。

----旅游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几年,以主干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完善、??园综合环境。但由于财政资金紧张造成的道路等市政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区域范围内及公园景区之间、景区内的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较重;传统资源型产业退出后,矿山修复和生态保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旅游服务管理的综合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改善优化旅游环境仍是公园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跨区域联合互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为全球两省市三区县共同创建的世界地质公园,在申报和中期评估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良好的区域联合互动机制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但是,鉴于两省市三区县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程度、历史文化积淀等方面的现实差异,实现公园保护与发展的新突破,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联合互动机制,在跨区域协同一致、共同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此外,在公园的保护与发展中,重点功能区、重点景区管理体制的理顺,旅游品牌的打造等方面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三、实现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在“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期。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下一轮四年一周期的评估验收恰逢“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间上的高度吻合,将给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契机、注入新活力。因此,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高度,认真谋划公园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推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未来一个时期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新突破,科学判断“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环境,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新的目标任务尤显重要。首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个更加注重、五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将成为推进公园建设的行动指南。第二,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深入推进“三个北京” 建设,为公园的建设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明确了新方位、提出了新任务。第三,房山“三化两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十二五” 规划的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的加速建设,将进一步凸显公园的作用和功能。

纵观“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态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园中期评估中提出的建议,结合公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强化的工作,调研课题组对公园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发展布局、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等重点问题做了研究思考。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课题组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确定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二五发展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为导向,按照“三化两区”的总体战略和“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区域布局,坚持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强化公园带动全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作用,促进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转变,为推动房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总体目标任务应该是:以原始独特的自然风貌、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为依托,以八大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地质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主线,以发展综合旅游产业为主导,把公园建设成为融“北京之源、地学摇篮、神奇秀地、休闲家园”于一域,集科普科考、生态体验、宗教朝觐、人文追踪、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珠链状、网络型、综合性的地质公园,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首都重点休闲娱乐区、国家级科研科普基地、世界级山地度假名区和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战略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确推动公园保护与发展的战略导向,对应采取的核心战略做出选择。根据公园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特色,综合公园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我们认为,应突出三个核心战略。

----高层对接战略。作为世界首都城市唯一拥有的世界地质公园,融入首都发展是其必然要求。因此,要站在首都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特别是五都之一的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三个北京”、全市旅游业发展以及绿色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城南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战略规划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公园建设实际,实施有效对接,借助北京的发展优势推动公园建设,使公园切实成为首都北京的世界地质公园。

----龙头带动战略。公园作为全区五大主体功能区之一,在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占有重要位置。公园自身的功能和发展潜力,决定了它在全区由旅游强区向旅游大区转变、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山区传统资源型产业推出后新型替代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山区人民就业增收以及文化创意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也需要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因此,龙头带动战略应成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区域联动战略。作为两省市三区县共同创建的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和中期评估建议的落实,需要针对两省市三区县在行政体制、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现实差异性,把建立完善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推进体制、机制、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作为战略重点,以实现共同建设、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发展布局

按照公园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核心战略,公园应按照“1136”的总体布局推进建设和发展。

“1”即创建一个科研科普综合基地。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长沟)为龙头,以八大园区分馆为支撑的集资源展示、科研科普、旅游集散、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科研科普示范基地。

“1”即构建一个以知名景区为轴心,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精品民俗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贯穿南北两条旅游走廊的生态黄金旅游圈。

“3”即打造三条旅游精品线。其一:以拒马河为主线,以十渡、百里峡、白石山为重点的峰林峰丛峡谷旅游精品线;其二:以大石河为主线,以石花洞、圣莲山、百草畔为重点的岩溶洞穴生态观光旅游精品线;其三: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周口店、云居寺(上方山)、明长城为重点的古文化、宗教文化旅游精品线。

“6”即构建六大特色功能区。分别是:以周口店、上方山、云居寺、万泉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集聚区;以十渡风景区为重点的山水休闲度假区;以石花洞、银狐洞沿线为重点的溶洞矿山博览区;以圣莲山、百花山、百草畔为重点的高山生态旅游区;以及河北省野三坡生态体验区和白石山观光休闲区。

(四)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在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和发展?时期,应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措施跟进的原则,推动公园向更高水平发展,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1、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公园科学发展

要始终坚持规划的先导作用,通过规划体系的完善和规划实施的过程控制,推动公园科学发展。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力争使公园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占得应有位置。抓住北京市编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契机,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在规划中把公园的发展纳入北京建设文化旅游之都的重要内容,成为全市新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从而使公园的发展融入首都旅游业全局。其二是继续完善公园自身发展规划。按照“十二五”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房山旅游业总体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房山区山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规划》。同时,做好各园区、各重点景区、各重大项目等规划的完善或编制 ,使公园发展的规划体系更加配套完善,提升公园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2、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公园规模发展

公园作为我区覆盖山区、辐射全区的重点功能区,具有多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第一层次是其在全区旅游业发展、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山区替代产业的培育、山区人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其中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应在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资源整合、实现路径、政策措施等关键环节,以公园的发展为导向,形成相互衔接、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互为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这就需要统筹谋划、加强调控,增强区直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工作的协调性、互动性,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第二层次是公园自身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应在重点园区、重点景区、重点项目建设中,确定一批示范项目,推动公园的规模化发展。近一个时期要全力推进与温德拉、龙岗等大企业的合作,着力抓好云居寺文化景区、石花洞溶洞景区、长沟旅游集散镇、上方山国际生态度假区、周口店原始公社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抓好乡村酒店、采摘梨园、养生山吧等新业态的推广,抓好英水沟浪漫谷、仙栖洞休闲谷、蒲洼冷凉谷、鲲鹏健身谷、水峪探幽谷等特色沟谷建设,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品位独特”的发展态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公园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强化整体营销推介,推动公园提速发展

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为标志,房山旅游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拓展,由此房山旅游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调整全区旅游业发展思路、谋划新发展固然是首要任务,但是,全新意义的整体营销推介也要同时跟进。就公园的整体营销推介而言,在机制上,应建立持续性、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把营销推介工作纳入公园发展规划,列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阶段性或年度性重点,按计划抓好实施,力求取得倍增效应和叠加效应。在策略上,应明确主攻方向:其一,强化面向大央企、大民企的营销推介,吸引要素聚集,推动公园发展;其二,强化大众化营销推介,特别是面向非专业的普通游客,提高他们的知晓率与认知度,吸引这一庞大群体把公园作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增加扩大游客总量。在形式上,要把媒体促销、载体促销、区域联合促销与年度旅游文化节、特色旅游、科普科研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立体化、多层次的营销态势,扩大公园“世界级”的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推动公园有序发展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推动公园“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整体推进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突破制约公园发展的瓶颈性因素。首先,要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按照构筑全区大交通的目标,建设循环交通体系,提高全境的通达能力。对尚未开工的穿越景区的骨干道路、景区之间的循环道路,应尽早投入建设。对拟建的云居寺--十渡--涞水、周口店--南窖等连接路,应在进一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纳入建设日程。第二,要加大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结合生态涵养发展区规划的实施,推进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重点搞好绿化造林、湿地保护、矿山生态修复,打造更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三,要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重点景区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脏乱、景区内的矿山非法开采以及太湖石无序摆放等影响环境的关键区域、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持续性整治。第四,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做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旅游队伍专业培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等工作,提高旅游业全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塑造房山旅游新形象。

5、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公园创新发展

树立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按照“一个公园,统一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两省市三区县联动合作机制,发挥公园管委会等综合机构的职能作用,协调解决制约合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增强公园发展的协调性、同步性、可持续性。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逐步解决制约公园及景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问题。探索加强行业自律的有效途径,适时筹建房山旅游协会;深入研究促进公园发展的相关政策,统筹生态建设、替代产业发展、山区人口搬迁等政策的相互衔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为公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首先是房山的,也是北京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突出这一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把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品牌,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推进“三个北京”、实现房山“三化两区”的战略构想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