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调研专刊第十三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十三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2月26日

 

 

关于提高房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查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 高维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房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保障全区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新城建设的需要,已成为全区水务工作的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区政协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组织力量,对全区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水资源状况: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区地表水常年平均径流量为6921.5万m³,地表水总量为7164万m³,利用量为3460.8万m³,地表水可利用率为48%。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200万m³。其中,山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41万m³,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485万m³。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39400.1万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4.07%,其中,地表水占全市地表水的7.31%,地下水占14.56%。无论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总量都不高,处于北京较低水平,而且降水、补水空间有限。

(二)供水状况:全区供水设施主要包括新城良乡组团供水厂(即小苑水厂)、新城燕房组团供水厂(即燕化水厂及祁家坡水厂)以及其他镇村集中供水水厂。现有供水厂总供水能力为19.43万吨/日。

良乡地区现有上万和良乡两处水源地,供水面积约24km2;房山及周石地区有磁家务、娄子水两处水源地,供水面积23km2。数据显示,全区水源地供水面积连年增加,而日供水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4.2万m³/日下降到2010年的3.1万m³/日。全区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为2.372万m³,2008—2010年三年日平均处理3865.43万m³,2009和2010年的污水处理量高于三年平均水平,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再利用能力呈上升状态。

(三)水质状况:从市环保局2011年3月监测的河流水质情况看,全区河流除拒马河和周口店河为二类水质外,其余七条河流均为五类水质,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四)用水状况:2006至2010年,全区平均用水量为26715万m³。用水量按用途共分为农业、工业及建筑业、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及环境用水量四类。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05m³,是全市平均值(29m³/万元)的3.6倍。

1、农业用水。2010年总用水量为13720.39万m³,有效灌溉面积48.3万亩,亩均用水量312m³,地下水占农业总用水量的89.8%。全区农业产值仅占全区的3%,但农业耗水量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5%。

2、工业及建筑业用水。2010年用水4368.38万m³,占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水消费量居前五名,其中前三位的行业水消费量均突破千万吨。

3、居民生活用水。2010年用水3449.86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3%。其中,地下水占总用水量的70%,自来水占23.38%。农村居民占总用水量的54.7%,城镇居民占居民总水量的45.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自2008年以来逐年上升,2010年同比增加21.67%。

 4、公共服务及环境用水。2010年用水4437.24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7%。其中,城镇环境用水量为789.87万m³,占21.91%。环境用水中,再生水的用量占56.65%。公共服务及环境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公共服务的用水量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同比上升40.44%。

二、改善全区供水状况的措施与成效

(一)大力推进惠民供水工程。区水务局2011年实施了山区人口迁移集中供水、吴店水厂收购及改扩建、小苑水厂输水干线扩建、良乡水源地水质改造等工程,提升了水务对民生的保障力。

(二)实施“三水联调”工程,提升水务对产业的支撑力。启动了长阳第一、二水厂改扩建、长阳第三供水厂新建和房山地区再生水替代燕化新鲜水、崇青水库引水及酒庄集群配水体系等工程,实现了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三水联调,逐步推广先进农业节水技术,置换出部分农业水源支持产业发展。

(三)推进生态涵养建设,提升水务对环境的支撑力。重点推进房山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大石河流域绿色水岸、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刺猬河三期、拒马河综合治理的前期工作,形成以游览、休憩、观赏、防灾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发挥“绿肺”和“绿肾”功效,以涵养水源。

(四)加强服务与管理,提升水务对城乡运行的保障力。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完善强化“三个前置、两个许可”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用水管理;完善防汛抗旱责任制和联动机制,落实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度汛安全和人畜饮水安全;不断加大水务的公共服务和对城乡发展保障能力建设。

三、全区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全区年需水量为3.8亿m³,而目前年供水能力仅为2.7亿m³,有1.1亿m³的缺口,即使2014年南水北调顺利通水,每年也只能解决8800万m³的水量,供需-HEIGHT: 28pt">(二)供水水质与生活质量矛盾日益显现。全区地下水质量偏差,部分地区几项指标超标或处于高限。如:良乡地区硬度和硝酸盐普遍较高,北部部分山区硝酸盐、硫酸盐和氟不同程度偏高,少数地区水质重金属含量偏高。此外,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作物秸秆、垃圾杂物随意堆放,人畜粪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严重影响了水源质量。

(三)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生活方面,群众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缺乏深入了解,节约用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方面,万元产值用水量居高不下,传统农业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过大,全区亩均用水量312m³,高于全市250m³的水平。再生水利用水平仍然偏低,利用率仅为10%,与“十二五”末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以上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水务建设任重道远。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管理利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1、重建设、轻管理。在建设上,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但由于缺少后期的维护和养护资金,竣工后的设施不能长期持续发挥效用。长沟、窦店、长阳、阎村4 座污水处理厂自建成后,由于部分小区和单位不愿将生活、生产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导致来水量不足,污水处理厂一直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在管理上,目前,区发改委和房山规划分局负责审批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中水管网、中水处理厂建设手续,市政管委负责新建道路的污水管网和中水管网建设,水务局负责管理市政管委建成移交的污水管网和中水管网,环保局负责监督管理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生活、生产污水排放,而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厂一般又是采用BOT 方式建设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执法联动管理机制,在运行管理中,难以协调一致,造成对水利设施保护能力的弱化。

2、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部分老旧小区供水设施及管网老化,有的地区还采用单水源供水,一旦供水管路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调配。二是城市排水和防洪安全设施脆弱,新建城区排水管网断头多,没有形成系统, 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城市供水排水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单水源供水管路或排水管网一旦发生问题,难以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四是农村原有农田基础设施多数呈荒废状态。

3、再生水利用缺乏必要的政府资金扶持。由于大型建筑、小区及工厂内部的小型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设施由业主自筹资金建设,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再生水回用系统管理不够完善,再生水站运行管理费用偏高。如北潞园再生水站1999年建设,日处理能力1 万吨,但由于运行管理费用偏高,故2006年水站关闭停止运行。

四、对提高房山区用水效率的建议

(一)强化水危机意识。从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角度,深刻认识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把水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要强化各级领导的水危机意识,加大区情水情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行动中来,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严格水资源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将水资源管理水平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量水发展;定期发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评价公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体限制纳污的“三道红线”管理,保障城乡用水安全;严格坚持产业准入标准,完善及规范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制度;严格规划审批环节,突出水资源的约束性,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节水及水循环利用措施;严格公共服务行业用水管控,关停转产高耗水、高耗能、低用水效率的行业企业;加大特殊行业用水和绿地用水设施改造力度,停止建设高耗水的洗浴中心、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有节制地建设大水面、大面积的人工草地,多种树、少种草。通过用水计算、社会监督、部门联动、严格执法,提高节水效能。

(三)保证水质及运营安全。加强对全区13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数据,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为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三水资源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水源井水质的污染源进行治理,防止对水源地进一步污染。改变乡镇级别水厂管理队伍不专业、资金短缺、设备老化的现状,建议由国企收购乡镇小型水厂,形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大中型水厂,以利于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运营效率,保证运营安全。

(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投资3.1亿元,建成97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收集管线1570公里。目前运行的18座、闲置的79座,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高度重视项目后期的管理和运营,强制推行再生水利用措施,对污水处理厂给予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支持,扶持其正常运营和发展。大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改变全区企业循环用水比例偏低的现状。区域内的用水大户必须使用水回用设备,实现水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

(五)建立水价激励机制。使用水量与水价高低呈现一定程度的相连关系,居民或企业用水量多,则水价高,用水量少,水价则可以适当优惠,或者针对用水量大的企业,提高其水价。以此促使居民和企业珍惜水资源,切实采取节水行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为建设节水型社会铺平道路。

(六)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城乡供排水系统设施和雨洪利用设施能力建设,科学布局、超前建设。加快更新老旧小区老化管网,推行高精度水表计量;加快铺设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彻底解决雨污合流问题;加快再生水供水系统建设,延伸、加密再生水管道,为再生水利用创造条件;将雨洪利用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共场所强制推行环保型透水地面砖、下沉式绿地、环保型雨水口、孔隙蓄水池等集雨设施蓄存雨水;建立并完善输配水系统、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工程运行状况和水质水量变化的在线监测,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精确控制;建立相应的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防止单一供水管路出现问题的紧急情况妨碍到居民的正常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