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专刊第十六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2月28日
对我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区政协副主席 李惠英
随着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退出,加快发展沟域经济、提升山区发展水平,成为我区建设“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重要课题。以助推沟域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我们对我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我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区山区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5.7%。2008年,市山区工作会首次提出以沟域经济建设为抓手的山区发展总体思路。区政府于2009年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沟域经济确定为山区建设的重点,围绕深山区、浅山区、大石河流域、拒马河流域四大板块,确定了40条具备开发条件的沟域。这些沟域自然环境优美,有旅游景点69处,宾馆、度假村44个,民俗村51个、民俗接待户4318户,观光果园160个,人文遗迹59处。
(一)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5月底,随着山区最后18座煤矿的关闭,我区结束了千年采煤史。低端产业的退出,使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区发展沟域经济的首要任务。全区开展了“推进北沟绿色行动”,从产业转型、环境建设、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改善北沟面貌,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区共绿化造林4.2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60多万株;综合治理小流域7条,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北沟八个乡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资金1亿多元。北沟正逐步改变过去“出门一身灰、满脸都是黑”的境况,为今后沟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经济发展新模式初步建立。资源型产业退出后,我区因地制宜,开辟山区经济发展新路径,探索出高山立体现代农业、高山冷凉经济、深山循环经济、山外拓展空间、废弃矿洞利用等五大特色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引进项目35个,协议资金182.5亿元。如大石窝云居仙谷沟域,引进美石谷会所项目、下庄村乱石窖沟开发建设项目、云居寺历史文化景区项目等大型投资项目,协议投资近25亿元,已投资近亿元;南窖“燕山绿谷•丰饶之角”沟域,吸引北京金杏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国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龙聚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长建金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家大企业落户沟域,协议投资5.1亿元,目前已投入4500万元。
(三)“一镇一品”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蒲洼乡“京郊小西藏”生态休闲沟域已建成七大特色园区、八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冷凉经济,打造高山休闲胜地,形成了“一廊四区”的格局。张坊镇仙栖谷沟域着力打造“三区十园一水系”,实现产业经济、生态平衡、养生休闲、文化科普四大功能;十渡镇拒马河沟域依托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优势,深入挖掘山水文化,发展旅游业,促进了百姓增收;霞云岭乡九寨十八台沟域利用堂上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上石堡村房涞涿第一党支部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和白草畔自然景区,打造出以“红、绿”为主题的特色沟域。
二、我区沟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原因
一是沟域规划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我区沟域经济建设时间短,尚属起步阶段,缺乏高水平规划的成功经验,加之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引导旅游会展、创意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及总部研发机构向沟域聚集尚需时日,打造环境友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明显的新型山区生态经济带的目标不够清晰。一些乡镇边建设、边规划,沟域规划水平较低,与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我区打造“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受地形地貌限制和历史诸多因素影响,我区山区交通不便,沟域系统相对封闭,乡村公路还有不少断头路,连乡、连村、环村路网尚未完全形成,沟域内交通条件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同时,由于山区水源相对缺乏,加之长期开采煤炭,对沟域内水质、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致使河道干涸,每逢干旱季节,一些乡村的人畜饮水都成问题,给生态环境建设、培育特色种植、健康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部门联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沟域经济是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有序打造,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一二三产业相整合、点线面相协调、带动区域发展的一种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区沟域经济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责均在区农委山区建设科,此前依托部门联动机制,在流域治理、险户搬迁等工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沟域经济包括范围广、涉及部门多,且处于试点规划阶段,其联动机制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三、对我区沟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围绕功能定位,统筹做好规划。围绕我区“十二五”规划“一区一城”的功能定位,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统筹做好南北两沟域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符合,体现“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定位,重点服务首都市民节日旅游度假休闲。要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等资源优势,错位发展,打整体仗,使每条沟域真正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低碳持续、效益突出的山区名沟。
(二)实施生态修复,提升服务价值。千年采煤史对我区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泥石流易发和粉尘污染。对此,要充分发挥园林、水务、国土、安监、规划、科技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全方位大规模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荒山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打造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不断提升沟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借鉴大安山乡利用废弃巷道种植食用菌的成功经验,在处理好防止盗采煤炭与废弃巷道种菇矛盾的前提下,利用大量可利用的废弃巷道种植食用菌,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实现农民增收。此外,还应利用废弃巷道兴建矿山博物馆,发展地下特色迪厅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三)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首先要加快山区道路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山区旅游环线和南北沟连接线建设,修建连乡路、连村路、?水资源。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修建高标准的封闭式蓄水池和集雨池,提供种养产业用水,减轻防洪压力;利用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水源条件,兴建吸引聚集游客的小型水库,为沟域发展打造靓丽的水体景观。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山区教育、卫生、科技投入。大力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沟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联动机制,合力推动发展。要成立由主管副区长牵头,农业、规划、发改、土地、财政、水务、园林、公路、旅游、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工作机构,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结合形势综合分析、专题研究、统筹部署沟域经济发展事宜,协调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全力开展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合力推进我区沟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