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全力助推产城融合

发布时间:2017-05-03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全力助推产城融合

良乡高教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蔡本睿

 

房山区作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出要努力打造“区域协同合作、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创新高端、设施完备便捷、服务优质均衡、环境优美宜居”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职住平衡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房山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促进产业、城市、生态深度融合。

一、众创空间对产城融合的推动作用

产城融合是房山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众创空间是产业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创空间与产城融合在内涵上相辅相成,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空间”三要素对于推动“产业、城市、人居、生态”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布“局”——众创空间优化区域发展功能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对于区域资源聚集、整合、共享和开发有基础引领作用。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合理建设、布局众创空间,能够引导人群、产业、资金、信息等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区域功能分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功能转型升级。

(二)促“产”——众创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孵化、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小微企业,是众创空间的标志特征。依托众创空间构建的创业服务平台,大量中小微企业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将形成区域产业发展新的动力源。同时,众创空间专注于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领域,这些产业的孵化与培育对于构建区域高精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兴“城”——众创空间盘活城市楼宇资源

与传统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外延更大,它不但包括孵化器,还包括创客空间、创业咖啡馆、长租公寓等新型孵化器模式。众创空间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社交和资源共享的空间,还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法律财务和媒介包装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而这一切背后的逻辑,则是更好地盘活市场存量,利用、改造更多的闲置资源,满足多元化需求。同时,通过楼宇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够带动周边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业态发展,推动城市繁荣。

(四)育“人”——众创空间加速区域职住平衡

“人”做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的变量,越来越成为竞争力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众创空间是以创业带就业,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拓展就业机会,给各类人才以施展空间、成长空间和收益空间。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将会大大缓解城市的产业空心化,使青年创业者能够在本地寻求职业发展通路,推进职住平衡,助力产城融合。因此,从育人的角度来说,众创空间就是实现每个人的梦空间,兑现着广大“创客”的中国梦。

(五)创“新”——众创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众创空间最大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整合各类资源,将各类创业要素有机聚合起来,为创业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形成机制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核心涵养与优化整个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社会环境。众创空间能够打通从产业链上游的基础研发到下游市场拓展的所有环节,以当前创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创业者与创业实践的各种需求。因此,众创空间为创客、创业提供创新式服务,把创业服务做活、做精细,并形成有机的多业态产业链,整合从创意对接到原型生成、产品孵化、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是一个规模化、响应快的全产业链闭环式创业支持系统。

二、房山区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现状

房山区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经调研,全区建成众创空间面积已突破100万平米,加上在建和规划中的共500万平方米。

(一)全区众创空间分布情况

从区域来看,房山区众创空间主要分布在拱辰街道、长阳镇、窦店镇和阎村镇,四个街镇的在建和建设众创面积达到245.55万平米(见表1),占据了房山区众创空间的半壁江山,这些众创空间主要沿轨道交通房山线分布,轻轨沿线已经成为重创空间的主要凝聚带。

从数量来看,仅拱辰街道、长阳镇、窦店镇和阎村镇在建和建成众创空间总数达到24个,总量较大,类型多样。其中,拱辰街道在建和建成众创空间数量11个,长阳镇在建和建成众创空间数量8个,是众创空间分布最多的街镇。

从体量来看,拱辰街道、长阳镇、窦店镇和阎村镇同时存在多种建筑规模的众创空间。其中,总面积低于1万平米的众创空间2个,总面积在1万至10万平米的众创空间13个。建筑规模超过10万平米的众创空间9个,总面积占拱辰街道、长阳镇、窦店镇和阎村镇在建和建成众创空间面积的78.5%,特别是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可做办公、研发的独立单体建筑达到12个。

表1:房山区众创空间总体分布情况

分布区域

名称

面积
(万平米)

建设
状态

总面积
(万平米)

拱辰街道

绿地启航国际一二三期

37.00

建成

98.30

智汇城科创城教育实习基地

2.40

建成

拱辰楼宇招商基地

1.60

建成

青年创业园房山园

0.80

建成

北京智汇时代广场

24.80

在建

胜茂广场

8.58

在建

辉旭天地

8.60

在建

悦佳苑

5.24

在建

富喜良

5.00

在建

世贸维拉

2.80

在建

良开大厦

1.48

在建

长阳镇

中央城

20.37

建成

61.95

长阳半岛

11.33

建成

长阳天地

10.50

建成

绿地启航国际四期

10.00

建成

天资国际科技创业产业园

6.7

建成

智慧产业大厦

1.30

建成

中细软知识产权科技产业园

1.20

建成

三维六度

0.55

建成

阎村镇

超级蜂巢

43.00

建成

64.00

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

19.00

建成

海聚科技孵化中心

2.00

建成

窦店镇

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

16.80

建成

21.3

方吉丰电子商务孵化基地

4.50

建成

 

(二)已建成众创空间发展情况

建设标准高,配套完善。按照当前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大体量、高标准、花园式、聚落式园区成为主导,配套设施普遍比较完善。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配套了5600平方米国际会议中心、3.8万平方米专家公寓、图书馆、体检中心、咖啡屋等综合服务设施,周边配建了约10万平方米的中试厂房,同时在窦店小城镇配建了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创新谷办公区配备众创空间、独立办公区、多功能厅、会议室、洽谈室和一站式服务大厅等设施,生活休闲区配备创客咖啡厅、创客书吧、创客食堂和青年公寓等设施。

企业集中入驻,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已入驻光合文创等近950多家企业和青创系投资公司。智汇城科创园教育实习基地已入驻20余家企业,预计2016年年收入可达10亿元。创新谷已入驻北京大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腾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涉及网络科技、文化传媒等在孵企业30多家。

新兴业态凝聚力较强,产业呈现高端化。文创创意产业成为众创空间的主要产业形态,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吸引了光合文创的一大批文化类企业,创新谷网络科技、文化传媒类在孵企业30多家。智汇城科创城教育实习基地已入驻3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近半是文化创意企业。高技术企业成为入驻中坚力量,智汇城科创园教育实习基地已入驻中科纳泰、圣谷智汇、北方新诺等涉及生物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激光光刻技术等企业20余家。创新谷已入孵大向科技、北雪科技、大有创佳等40多家涉及移动互联、云计算、节能环保等产业门类。

高端资源不断汇聚,区域影响较大。房山超级蜂巢得到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青睐,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创业孵化平台。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的北京大学应用科学实验室、达帕创新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即将正式入驻,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科技园房山分园、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民航数据中心5个项目拟全部入驻研究院。即将入住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的易华录、久其软件、和君咨询等公司均为行业翘楚。

平台型配套企业成为重创空间发展的一大特色。中细软公司知识产权科技园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其主体企业中细软集团联通知识产权产业上下游企业,自身就是一家大型的平台型企业。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吸引了青创系(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第三方投资机构提升自身平台服务能力。智汇城科技创业园着力打造前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服务入孵企业,还布局了一大批具有平台功能的企业,试图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机构充实和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三)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从房山区当前已经建成的各类众创空间运营情况来看,由于建设体量、目标定位等的不同,主要呈现如下三类众创空间运营模式。

一是嵌套式运营模式。绿地启航国际一、二期投入运营以来,吸引了北大创业训练营、柠檬空间孵化器和光合优创孵化加速器等7家创新型孵化器,形成大孵化器内嵌套小孵化器的发展态势,创新资源集聚,大大活跃了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是成立专业公司负责运营。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注重引进高端资源,推动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政府已共同设立公司,负责研究院的全面运营工作。创新谷由北京良乡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和北京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创新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类模式适宜大体量的、政府推动型的众创空间。

三是开发商主导的运营模式。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由海聚博源集团建设,并获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授牌,整个园区由开发商整体策划包装,专注于互联网金融,整体运营管理由开发商专业运营团队负责,有利于集中打造众创空间品牌。

(四)众创空间政策支持情况

在国家和北京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大环境下,房山区出台了《房山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房山区众创空间工作组,把发展众创空间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还设立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房山区众创空间的房租补贴、公共服务平台补贴、网络运营补贴、特色产业聚集奖励、争创名优奖励和存量空间资源改造奖励,支持方向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从《房山区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内容来看,提出了明确的众创空间认定标准,针对每类众创空间均制定了详细的支持措施,支持范围广泛,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大大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发展众创空间的积极性。

从政策实施来看,各众创空间申报享受政策支持的积极性较高,已经启动并实施了一批支持项目。智汇城科创园4家科技型入驻企业共获得2015年度基地租金补贴156.95万元。整个中关村(房山)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内的1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共申请2016年度基地租金补贴预算635.1万元,各项审批程序正在加紧启动落实,预期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三、房山区众创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众创空间在房山区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一些众创空间起到了服务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房山区众创空间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面临着定位不明、发展无序、盈利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众创空间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和区域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的发挥。

(一)市场供给过剩

从房山实际来看,建成、在建和规划中的众创空间已达500万平米,大多数楼宇空间仍处于招商初期或闲置状态。对于当前有限的“创客”群体来讲,房山区众创空间已经出现供给过剩现象。尤其是一些地产项目,在服务配套方面很难达到众创空间要求,也按众创空间的经营模式进行招商,“众创”和“空间”难以匹配,更进一步加剧了众创空间的过剩。

(二)发展定位不清

一方面,在运营模式上,仍以传统的孵化服务为主,商业运作模式定位不清晰,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资本未被激活,持续盈利困难。另一方面,在产业定位上,调研发现很多众创空间在产业遴选方面缺少标准,尤其是在当前相对于众创空间,“创客”成为稀缺资源,优质创业项目更为稀少,对产业方向的要求就会降低,制约着未来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

(三)配套服务欠缺

由于社会长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重视不够,与众创空间发展成熟的地区相比,当前房山区的很多众创空间配套服务不到位,办公及生活环境不便捷,创新创业氛围欠缺,难以获得有效的技术、信息、金融等服务,而且缺乏产业链或产业生态的支持。一些众创空间只是充当房东或二房东的角色,只负责提供场地,导致众创空间“有店无客”、人员参与度低,而众创空间更多的是一种创业文化、氛围、环境和社区的概念,必须要注重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设。

(四)市场准入不畅

由于众创空间是新生事物,尚未具备配套的登记注册实施办法,对其行业类型、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要素的核准缺乏成熟的操作依据,导致众创空间市场准入困难。某些实际上为创客提供服务的众创空间,其经营范围在法律上尚未有对应的表述,常常被核定为“投资”、“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等,导致企业经营范围不符合众创空间方要求。同时,对登记为企业住所的房屋类型、用途等审查较为严格,住所登记手续较为复杂,“一址多照”政策尚未完全放开,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众创空间的发展。

(五)政府引导不够

众创空间快速发展的背后少不了各级政府的支持,房山区也出台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主要支持方向是对房租、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运营等进行资金补贴。这些普惠性的政策支持方式,在发展初期能够提高众创空间建设的积极性,短时间内掀起众创空间热潮、满足区域发展需求。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众创空间是要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面向创客提供办公空间、创业辅导、融资对接、技术平台、交流合作、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政府这些方面的连续性支持手段还比较欠缺。因此,众创空间政策的着力点更应该体现出服务的差异化、专业化和精细化,适度引导各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从大水漫灌式的财政奖补到精确滴灌式的有针对性扶持。

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全区众创空间统筹规划

以产城融合为指引,按照全区打造“一区一城一堡”目标,紧密结合各区域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区域的产业发展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引领,科学布局差异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准确把握房山区各区域对众创空间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防止大兴土木和一哄而上,避免产业雷同和同质竞争,加强对众创空间发展的考核力度,从经济效益、人才团队、技术水平等方面建立众创空间的准入机制,规范众创空间的引进、管理和支持程序,对于不具备众创空间发展条件的进行限制,减少资源浪费,形成全区众创空间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

应尽快出台配套众创空间登记注册的实施办法,对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等以往界定含糊的登记事项进行明确,企业名称可注册登记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专业名词,其经营范围可核定为“众创空间经营管理”,以此明确众创空间的行业标准和服务特点,令众创空间作为一类明确的市场主体获得“法律化”、“制度化”的身份认可;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注册为企业住所,以扩宽经营场所资源,降低众创空间的场地成本。

(三)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

成立专门的众创空间管理协调机构,为众创空间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个窗口许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安排专人为进驻众创空间的企业统一办理营业执照,对申请材料齐全、程序合法的企业尽量做到“立等可取”,节省企业时间,方便企业办事;积极深化“三证合一”乃至“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帮助众创空间的企业及时完善各项手续,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四)做好牵线搭桥,引导服务对接

政府部门要为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鼓励和引导良乡高教园区各高校的基础设施、科研仪器等面向众创空间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发挥校企合作促进会作用,鼓励众创空间与高校合作,带动大学生就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进驻众创空间,分享经验、提供帮扶;鼓励社会团体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创业创新比赛及各种围绕“双创”的公益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五)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房山众创特区

借鉴中关村创业大街建设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大学城及其属地的楼宇空间和创新创业资源,建设一批集创业研发、人才公寓、配套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宜居宜业空间,推进区域职住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产城融合示范效应的房山众创特区。将全区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向众创特区倾斜,并在降低市场准入、简化办事流程、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业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将工商、税务、财政、国土、质监、教育、科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延伸到众创空间,举全区之力将众创特区打造成房山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文化圣地和创业者精神家园。

(六)强化面向众创空间的配套服务

提高对众创空间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建议参照先进地区的政策措施,针对众创空间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出台更为系统的扶持政策,合理设置一次性奖励额度,将更多的支持力量延长到整个众创空间发展生态的过程,如给予众创空间一定的房租补贴,给予成功孵化种子企业的众创空间一定的创业孵化激励等,在创业融资、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吸引银行、担保、小贷和P2P、各类基金等融资机构和媒介集聚,为本地的创业创新提供最优化最便捷的融资服务。完善创业服务人才体系,在已有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加强人才交流对接等服务活动,加大人才培训和科研讲座等公共性、公益性人才培养服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