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国企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企转型升级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高维魁

 

国有企业改革随着我区经济发展而不断深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发挥好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区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国资国企基本情况

区国资委于2004年7月成立,代表区政府履行区属集体资产出资人职责。区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区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区政府授权监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及区属集体资产。当时,划入区国资委监管企业15家,资产总额28.4亿元,所有者权益6.5亿元。经过10年的改革重组、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国有资产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截至2015年7月,实现国有资产总额344.7亿元,比成立之初增长11倍;所有者权益72.2亿元,增长10倍;自成立以来,全系统上缴税金共计123亿元,占房山区地方税收的22.1%。

 

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改革重组,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加快改革重组是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的重要措施。区国资委积极探索适应国企改革发展的有效模式,通过优化重组、整体出售、股权转让、依法关闭破产等形式,稳步推进企业改革,使一批国有企业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几年来,完成改制企业5家,破产企业1家,关闭企业8家,有效解决了原企业经营不善、管理僵化、效益低下、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妥善安置了企业在职职工403人、退休职工1303人,有力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坚持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思路,通过优化重组,将9家小型企业划转给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管理,使国有资本逐步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集中。如将木材公司、高沫公司、西潞园液化气站、房山驾驶学校划归房燃集团管理,使房燃集团从单一的燃气开发走向集燃气、物流、酒店、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团公司。

二是组建新公司,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是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区国资委代表区政府成立了多家新公司,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使国有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几年来,先后投资成立了全资企业8家,参控股企业11家,涉及投融资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等多个行业。国有资本出资1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21亿元,实现了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增长。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搭建新平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形成了市场化融资的新模式。几年来,国有融资平台为我区经济发展和快速转型提供融资担保40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融资难题。如2011年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我区建筑房地产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组织国有企业与区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行联合投资,成立了房开控股集团。短短四年多时间,房开集团由注册资金10亿元发展到总资产40亿元,年均增长41.3%。创造了“房开速度”,成就了“房开现象”。

三是划转接收,拓展壮大国有经济。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企业划转,更加有利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有经济实力。自2004年国资委成立,区政府先后集中划转两批28家企业。根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按照《七届区政府第61次专题会议》精神,2015年5月,完成了4家水务公司的重组划转工作。

四是出台《改革意见》,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我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区国资委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文件起草、政策咨询、方案研提三个办公室,深入学习国家市区改革文件精神,赴上海闸北区考察学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到各区县国资委学习国资国企改革的经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意见,起草了《关于全面深化房山区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经多次研究修改后,先后提交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11月28日,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公布实施,《意见》共8章、28条、7000字,是十三五期间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为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国有企业社会作用充分发挥

履行社会责任是国资国企的重要职责。国资国企积极参与“三化两区”和“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安全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积极保障城市功能运行。先后组织筹建了凯捷风公交公司、房安出租汽车公司,为我区实现村村通和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凯捷风公交公司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9条,运行车辆497台,通达建制村462个,日客流量15.1万人次,年免票800余万人次,金额2000万元。房安出租汽车公司,运营电动出租车300辆,日载客8000人次,每年节省汽油140余万升,减少废气排放达1400万立方米,有效降低了大气PM2.5含量。燃气集团公司坚持“三气一热,服务房山”的理念,铺设天然气管线607.8公里,形成了“五横四纵三环”管网格局。实施液化气下乡工程,服务用户已达25.6万户,全面实现了房山区送气下乡工程。为我区城市化进程和功能区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国资系统在平安奥运、国庆安保、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抢险救灾、社会捐助中讲责任、讲奉献,为各类救灾活动捐款捐物1100万元。

三是积极解决离退休职工遗留问题。几年来,接收了经济实业开发公司、房山服装集团等19家关闭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768人,接收企业自管房10万平米,每年需负担维修费用500多万元。为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国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

区国资委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资产的基本原则,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制度管人。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我区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大力加强经营者团队建设,先后对26家企业班子进行了调整,由区委组织部考察任用经营管理者11名,由区国资委考察任用经营管理者105名,形成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相互匹配的经营管理者团队。

靠制度管事。依法合规抓好企业改革重组、薪酬管理等工作。坚持每年与企业签订业绩考核、党风廉政、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责任书并进行综合考核;每年对企业经营者薪酬进行核定并检查发放情况;每年对监管企业进行年度决算审计;每年选择5家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调任的一把手进行离任审计,有力促进了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没有发生经济责任案件。

用制度管资产。严格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评估等制度规定,依法依规抓好企业对外投资、财产处置、产权交易等事项,重大事项全部报请区政府审批。截止2015年7月,通过整体出售、股权转让、资产处置36项,收回国有资产3.8亿元,资本增值4850万元。

三、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国资委成立以来,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和当前形势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国有经济布局不尽合理。国有企业存在着规模小、效率低,战线长,行业分散,主业不突出、副业不明显的问题。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部分产业还处于低端低效,处于被退出疏解范围。而且难度大,新的经济业态,如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国有资产流动性差,难以激活,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资本配置效率不高。

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机制还不完善,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我区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还未完全纳入新的监管体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8个党政机关所办企业51家,注册资金8.9亿元),出资人职能还没有完全落实,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有待转变。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有些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仍由政府部门审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在人事管理制度上仍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经营者缺乏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四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诸多难点。在经营理念上、体制机制上、企业文化上存在着不少障碍。在控股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国有企业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民营企业担心混合后没有话语权、决策权,不敢混的现象。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融合发展欠缺,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五是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企业办社会的后遗症、并发症还在继续发酵。企业自建房尚未划转,涉及6家企业,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涉及4000多户,人员1.3万人。每年企业负担大量的房屋维修资金和供水、供电、供暖等费用;企业离退休人员多,现有离退休人员7000人,还未完全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改制成本较高,涉及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土地转让等费用,导致部分国有企业想改改不起,发展缓慢。目前还有62%的企业未进行公司制改革。

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这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我区疏解清退低端产业,引入高端业态的迫切需要。

(一)坚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

房山区国有企业功能作用应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城市运行方面,要集中更多的国有资产投入到城市的公共服务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要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定位,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加快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公共服务业、绿色建筑和房地产业、现代商贸流通业、高端文化旅游业、投融资业、新兴工业六大板块,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国有企业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承接符合我区产业规划的首都核心功能转移和产业项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坚持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增强国有资本监管能力

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逐步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体企业三层的监管体系,形成具有房山特色的国资监管体系;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监管企业公司章程,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权责边界,维护出资人权益;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监管,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和行业特征,分类完善治理结构、分类开展绩效评价、分类考核,引导企业按照不同目标发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导向作用,逐步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

(三)坚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要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要注重稳妥有序,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绝对控股,对于竞争类企业国有资本可以相对控股或参股;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坚持推进公司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推进区属国企与央企、市企的合作,通过出资入股、收购入股和相互换股等多种形式,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减少行政指令和干预,使国资国企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氛围中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选人用人管理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五)坚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搞好。因此,建议区政府各部门要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统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问题,加快解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