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房山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对房山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建议

张葆宁郭旭

 

房山区作为西部生态涵养区,必须立足山区优越的绿色环境和生态资源,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创新转型发展模式,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建设山区,因地制宜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

一、房山区矿山关闭后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一)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削坡、修建挡土墙、护坡、采坑填埋等方式对采矿时破坏的地表进行平整,通过铺种植被毡、种植林木等,对地容地貌进行生态恢复,消除或降低因采矿造成的岩体松散、地面塌陷、废弃矿渣堆积易引发的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二)对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起到遏制作用

对露天开采的已关闭矿山的采坑进行填埋,并进行绿化和充分利用,对非法盗采特别是大石窝地区非法盗采大理石矿起到遏制作用,减少了当地非法盗采矿产资源案件的发生。对洞采的矿山进行井口封堵、断路等方式,也对非法盗采起到遏制作用,如长沟地区的白云岩矿、史家营等地区的煤矿等。

(三)扩大就业渠道,为当地老百姓增加收入

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项目所在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通过项目的实施,累计提供就业机会1万余人次。

(四)增加了可利用土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矿山修复项目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设计时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按照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的要求,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总体思路,对土地进行平整,并做好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衔接,极大地增加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可利用土地面积,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通过项目的实施,累计增加可利用地约12950亩。

二、房山区地质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存在的问题

房山区作为矿产资源大区,矿山开采与生产过程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因此,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任务重问题多,进展缓慢。房山区是矿产资源大区,特别是煤炭能源比重中占主导地位,尽管煤炭非法开采已经基本得到有效遏制,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就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对这些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可以大大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但矿山上的治理进度缓慢,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率依然不高。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上,也要重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目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二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单一,责任不明晰,治理技术仍需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前景广阔,但所需资金量巨大。钱从哪里来,至今仍是相关产业未能起步的直接原因。所谓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指修复保证金目前只针对现役矿山和新矿山征收,历史遗留的矿山不在征收范围内;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中央专项资金资助范围有限,资金总量小,地方配套困难。虽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提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但企业投资和治理依然意识淡薄,导致治理效率低,土地利用率低,治理成本高,耕作层难以保护,耕地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房山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建议

治理过程中采取了“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三大生态防线,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坚持治理和发展同步进行,标本兼治,保障全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运行有序。

一是重在打击,与加强管控相结合,实现矿山规范化管理。通过全区职能部门的联动,进一步加大对全区非法开采动态监管与巡查力度,把打击非法开采工作落到真抓实干上。通过保持打击非法开采的高压态势,创新机制,切实做到防止非法开采死灰复燃,为今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重在规范,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矿产资源结构优化。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以优并劣,扶优扶强,使矿产资源向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实现优势矿区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达到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工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三是标本兼治,与矿山环境恢复工作相结合,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我们要以规范矿山秩序为前提,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的要求,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制度,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同时,加快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和生态涵养区建设的步伐,认真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规划工作,全面改善和提高涉矿乡镇的生态环境。

四是重在民生,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我区涉矿乡镇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新格局。根据乡镇所辖区域实际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逐步扭转对传统煤炭产业的依赖。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在资源有保证和市场有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求与煤炭产业有关的新型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开发原有的生产要素,进行原有要素结构的重组与整合,培育新优势,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就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各种困难挑战,努力形成我区涉矿乡镇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重在机制,使生态环境治理透明化、市场化,从被动治理,变主动服务。建立起市场化的机制,真正在生态环境的产权制度上做文章。无论从抓法制制度还是加强管理,对企业来说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都是被动的。如何吸引企业自己做、主动做,真正让企业认识到自己是生态环境的受益人,这才是制度设立的意义所在。生态修复治理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讲,要在立法上完善,形成与之配套的标准体系,健全相关的法制体系,行业部门之间应该形成规范性文件对生态修复治理制定行业标准。同时,坚持“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金不入财政账户,由矿山企业选择银行存储,政府加强监管,不得挪作他用。保证金的缴存必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相匹配,按需分期缴存,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对符合方案要求、按期完成治理的,要及时返还保证金。对不符合方案要求、未按期完成治理的,由主管部门负责,动用保证金,组织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在倡导绿色、低碳、休闲等现代城市理念,加快城市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的同时,充分发挥房山区空间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优势,打造标准化的休闲设施和国际化的休闲环境,提高城市的基础休闲力。加快绿色山区转型发展,大力加强山区生态涵养和保育,全面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休闲力。从源头上解决破坏山区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快推进山区人口迁移工程和山区险户搬迁,减少过量人口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废弃矿山植被修复等生态建设,切实提升山区生态涵养和生态服务功能。

构建科学合理的“三二一”空间布局,使房山区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空间有机融合,既形成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区,也形成高端的产业功能区,又形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区。特别是要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真正让房山区百万人民群众实现“新城新业新生活”的房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