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专刊第十一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2月21日
关于房山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孙志强 焦启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房山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助推“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区工商联组成课题组,对全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为非公经济发展提出科学、务实、有效的建议。
一、房山非公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回顾我区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不仅令人欣慰与自豪,同时也能深刻地了解非公经济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以科学发展观纵观过去的发展,房山非公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探索发展阶段(1980年至1990年)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开创性的探索,揭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幕。
面对严峻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和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农村部分群众创造了“大包干”模式,部分城镇居民开始自谋职业,由此形成了一批个体户。当时,主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对于基层群众这种自发创举,中央最初采取了有限度的支持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基本路线,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随后,国务院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规,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1989年,私营企业第一次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
从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确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到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开始发展。房山也和全国一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非公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非公经济逐渐从个体、中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收购,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扩展到公益性领域,逐步成为推动房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80年11月开始我区为个体工商业户核发营业执照,当年办理个体工商户40户,从业人员40人。之后个体工商户发展按几何倍数递增,到1990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605户,10年间增长10565户,增长264倍;从业人员18093人,增加18053人,增长451倍;注册资本金4830.7万元,纳税1052.9万元。私营企业8户,注册资金91万元。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提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0年)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93年至1995年间,私营企业户数年均递增超过50%,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快速提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
我区非公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主体活跃发展。把非公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全区“龙腾计划、虎跃工程”相结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依法创造宽松环境,使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截止到2000年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901户,从业人员20882人,注册资金12464万元。私营企业从无到有,1989年开始注册的私营企业从当年的3户发展到2000年的1624户,从业人员9356人,注册资金235386万元。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30家,注册资金超100万元的企业30户,超1000万元的10户。如利民物资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从业人员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当时130人,企业规模由最初的不足10万元、5间板房发展到拥有一座五交化大楼和8个分公司、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总资产1300多万元、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大型综合私营商业企业。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阶段(2000年至2013年)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在更大范围内更加公平地融入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2001年8月3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规定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私营个体经济的法律地位。《条例》消除了本市私营个体经济面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计划纲要》提出,“十五”时期我市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时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依法保护其合法经营,促进公平竞争”。这些举措,为非公经济发展打下了政策、法规、组织、环境基础。房山区政府2002年制定了《关于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房政发(2002)34号】。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06)7号】。房山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房政发(2006)25号】。从中央到地方结合各地实际都制定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给各地区发展非公经济带来良好的机遇,给非公企业吃了定心丸。我区个体工商户从2000年的10901户发展到2012年31922户,净增21021户,增长193%,注册资金从1.25 亿元发展到 11.68亿元,净增10.43亿元,增长835%。私营企业从1624户发展到20080户,增长1137%,注册资金从23.54亿元发展到 269.84亿元 ,增长1046%,非公经济发展呈现历史最好景象。
2000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迈开坚实步伐。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数量规模继续扩大,私营企业累计发展到20080户,约占实有企业总数的80%,注册资本269.84亿元,约占实有企业总量的40%;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31922户,注册资本11.68亿元。二是民间投资继续增长,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突破60%。三是经济社会贡献不断提升,占GDP比重超过60%,占税收比重约65%以上,占就业比重约80%。四是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引进利用外资约占全区总额的90%。五是改造升级初见成效,开始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从单纯制造环节迈入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从代工向自我设计、自主品牌升级。
二、房山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伴随着区域经济环境更加宽松、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投资动力日趋强劲,全区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更加优化,竞争力日益增强,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规模扩大 资本日趋多元化
全区非公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私营企业累计20080户,注册资本269.84亿元;个体工商户累计31922户,注册资本11.68亿元。
非公经济规模的扩大,得益于区域发展及投资环境的优化。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区政府出台了《房山区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非公经济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区非公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从单一的货币形式逐步向以知识产权入资、以土地经营权入资、专利技术入资、固定资产入资等多种方式转变,企业资本呈现多元化趋势,市场主体总量进一步提高。
(二)结构调整 科技含逐步量高
非公经济产业结构分布更加优化,目前已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从事第三产业的非公主体累计达到46971户,注册资本(金)160.23亿元,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事第二产业的非公主体累计达到4981户,注册资本(金)37.28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从事第一产业的非公主体累计达到3887户,注册资本(金)6.24亿元。
从全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主导行业分布来看,批发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农林牧渔业位居行业主导市场主体总数前五名,在主体户数和资金总量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以总量36.84亿元约占据全区经济总量的18.1%。如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超大规模木塑整体房屋建造商,是国内木塑材料品种最全的制造商。现共有各类生产线83条,年产销木塑材料超过10万吨,年生产整体房屋超过100万平方米。该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自行研发了80多项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其中赛木模压板材、枕木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区围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升级,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为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近年共实施国家级、市级科技项目60多项次,通过项目带动,共开发应用工业新技术、新产品160多项次,推广农业新技术 、新产品和品种150多项次,开发和推广了一批科技成果,推动了新型建材、食用菌、豆类加工、磨盘柿等一批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了恒通木塑有限公司、北京格瑞拓普生物技术、北京凯达农业技术公司、北京市极易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竞争力强 品牌数量逐步增多
随着我区非公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公企业更加重视品牌的培育,有效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成立于2004年的民营企业——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白灵菇和金针菇。2005年,该公司正式启用 “格瑞拓普”商标。同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选为最具影响力品牌,并获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北京团畅销产品奖。2006年,“格瑞拓普”牌白灵菇被确认为第二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指定产品。2007年,北京格瑞拓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晋升为市级龙头企业和北京市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并获食用菌出口“通行证”。2008年,北京格瑞拓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AAA企业信用等级证书。2009年,“格瑞拓普”商标被认定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在这期间,北京奥特舒尔保健品有限公司、北京科泰兴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重型电缆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企业快速兴起。
这些企业的兴起,除了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我区区域经济品牌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区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区域经济软实力,2006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商标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正式成立了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商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帮助区内企业争创著(驰)名商标。2006年、2007年在房山电视台举办了《商标战略与企业发展》、《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论坛,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争创品牌的氛围。同时,为引导企业从注重有形资产投入向注重无形资产转变,打造百年老店、老厂、老企业品牌,我区成立了商标孵化中心,为会员企业提供商标培育、商标注册、商标管理、商标保护和产品的市场拓展等16项全方位服务。
经过努力,企业逐步树立了争创品牌的意识,敢于创牌、善于创牌。目前,全区注册商标达到近1800件,北京市著名商标达到22个,增长了1.4倍,农字号商标达到180个,增长了80%,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突破,拥有2件,分别为韩建集团的“韩建”商标和东易日盛公司的“东易日盛”商标。
(四)管理现代 选人用人社会化
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打破了以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开始尝试聘用职业经理的管理模式。如康莱德国际环保植被(北京)有限公司,两个分厂的厂长都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康莱德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全部为外聘人才,之所以选择聘请职业经理人,就是看中这些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而这些专业人士确实也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管理的现代化、人才的专业化为康莱德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保障。如今,康莱德公司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保护草毯及设备制造公司——德国MST公司授权的环境保护草毯生产设备及其产品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和合作伙伴。
企业用人走向了社会,使企业引进了更多的人才,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也使区域劳动力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如今,在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非公经济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企业与应聘人员面对面沟通,有选择性地聘用员工,优化提升了企业人才结构。
三、助推房山非公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立足实际,挖掘潜力
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数量大幅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从我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因此,下一步要创新发展思路,谋求更大更好发展。
一是着眼北京发展大势,与环城五区同比,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还需要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从总量看,通州、大兴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0万户,约为我区的2倍,丰台、顺义、昌平的非公经济发展势头也很强劲。从产业集中度看,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个数少、规模小,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企业规模看,全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千万元以上仅500多家,带动力和示范力强的大型企业微乎其微。从品牌看,我区中国驰名商标只有2件,北京市著名商标只有20多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总体发展思路上,应在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与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和企业规模扩大、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提升这四个层面,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市场引导、要素引入等综合方法和措施,推动全区非公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二是着眼未来发展,与“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领域上,主要集中在农业、传统制造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和休闲娱乐服务业等领域。而现代物流、通信、金融、保险等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先进制造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发展方式上,非公有制企业仍然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的初级阶段。对此,要根据全区在首都的发展新定位,发挥房山优势,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特别要注重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的打造和引进,推动非公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环保意识,走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实现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三是着眼富民强区目标,与实现全区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还需要提高区域发展贡献率。在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最直接的贡献是繁荣区域经济和促进就业增收,从其发展前景看,仍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要更加注重非公经济对我区发展综合贡献率的提升,并重点在促进就业增收、增大社会贡献等方面,发挥非公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在政策落实、资金扶持、专项服务、政治鼓励等方面,引导鼓励非公经济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就业,走共同富裕之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引导鼓励非公经济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全区经济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二)加强引导,激发活力
当前,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定要善于抢抓机遇,加强引导,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要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这个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作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集约化发展。集约化发展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壮大规模、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节能降耗、提质增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正确处理追求企业内部收益和合理负担外部成本的关系,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要在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领域的同时,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大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关闭力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二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集群式发展。集群式发展是非公有制经济形成规模、聚集资源、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的必然选择。要依托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业等优势,鼓励私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两轴三带五园区”产业布局聚焦,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一批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的非公企业集群,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三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以创新为动力,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加大体制创新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非公有制科技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北京市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坚持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把政府的引导作用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既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长远规划,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又及时了解微观市场主体的困难和需求,更加贴心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着力营造出适合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和艰苦创业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一要完善落实政策。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这些政策,使有效的政策措施收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效果。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进一步清理和修订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规章和政策文件,完善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要营造良好环境。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政务、法制、社会、人文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及时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而且要及时发布全局性的产业预测预警信息,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市场及政府相关政策,引导非公经济调整投资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向。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发展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要着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灵活的贷款担保机制。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纳税、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要关心和爱护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可以有效地整合市场、资金、技术和人才。要创造一个可预见的市场经济环境,提高创业者的信心指数, 指引私营经济发展方向。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创业服务平台,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致力于形成让非公经济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心情舒畅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的机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关心和爱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政治上鼓励、经济上激励、政策上扶持、法律上保护,支持他们艰苦创业、发展壮大。
(孙志强系区政协常委、焦启超系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