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调研专刊第九期

发布时间:2017-04-29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调研专刊第九期

 

政协房山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1月14日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与“中关村”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区政协副主席  周文海

 

2013年1月29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房山区人民政府签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房山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作为房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与布局调整后第一家挂牌的产业集聚园。目前,经过多方努力,与“中关村”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中关村示范区政策体系已经覆盖园区,启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十百千工程、中关村科技创新平台等的申报工作。中关村科技金融担保有限公司为基地担保的5亿元贷款正式启动。

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基地推荐了波士顿电池有限公司、绿能科技集团、赛百特科技有限公司、中艺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博曼迪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优质项目,正紧密磋商中。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基地开发公司进行了二轮洽谈,双方将在规划、土地、产业、金融、人才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一、“中关村”身份意味着什么

(一)高端要素的加快聚集

一是政策优势将加快聚集。中关村在招商引资、产业和科技扶持、人才特区建设、项目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政策体系,尤其是“1+6”系列政策。加入中关村,基地将有机会享受中关村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二是资金优势将加快聚集。除了政策性资金,中关村科技园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本和投资机构,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为基地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机遇。三是技术优势将加快聚集。中关村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为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抢占技术先导权提供借鉴和有力支撑。四是人才优势将加快聚集。中关村示范区是世界上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为基地引才引智提供有利条件。五是服务水平将快速提升。中关村创新资源服务平台、项目联审平台、部际协调小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等机构,有利于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有利于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的落实,为项目落地提供绿色通道,

(二)品牌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从2011年7月以来,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智慧、智造”为内涵,以快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由“招商”向“选商”转变,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等6大产业集群集聚式的发展格局。随着率先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三)破解发展瓶颈有了强有力的依托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作为初建型园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困难很多。有了“中关村”身份,可以借助中关村金融平台等机构的支持,扩大资金来源,提升抵押担保能力,破解融资瓶颈。借助中关村项目联审平台等机构,简化审批手续,加快项目落地。可以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进行土地开发,突破北京京西阳光投资有限公司面临的“非土储机构实施一级开发工作受到严格限制”的政策制约,快速推进基地建设。

(四)发展层级进一步提升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战略发展项目,加入示范区后,进一步提升了基地的发展层次。利用好这个条件,可以为基地在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工信部曾专题到基地调研,承诺支持基地发展。

二、面临的问题

基地与“中关村”融合发展方面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打造了一支会合作、能合作的团队,但仍面临沟通渠道单一,融合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是:基地在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为抢占发展先机,以“贴、靠、盯”等方式,不断强化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工作对接,但仅局限于调研、会议、拜访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尚未形成。我区在对接机制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期运行阶段,缺乏成熟机制推动基地与“中关村”的融合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深度对接,推动融合发展

一是以学习的方式对接。通过专题培训,请中关村管委会派驻专家、工作组到基地调研,基地派人到中关村管委会学习等方式,培养规范化管理队伍,推动各项政策在基地的落实。二是以沟通的方式对接。利用中关村青年联合会这一平台,经常性地联络或推荐基地青年干部和优秀人才加入联合会,加强与“中关村”杰出人才的沟通。通过参加中关村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联系。通过日常性的工作汇报,增进了解,争取帮助支持。通过市领导帮助,实现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顶层沟通,推动在关键环节上的合作。通过汇报基地先行先试的发展成果,推动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单位与基地开展深度合作。

(二)深化合作,推动融合发展

一是开发建设方面。对一级开发需求进行细分,积极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借助其开发建设主体资格优势和资金优势,快速推进基地04街区开发工作。对基地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细分,引导具备资金实力,具有投资意向的中关村投资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BT模式加速推进,推动基地开放式发展。二是项目方面。积极承接中关村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协调推动中关村项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入基地。借助中关村各类平台资源,尤其是项目联审平台和部际会议制度,促使基地引进的企业和项目能够进入示范区项目库和审核平台,纳入中关村绿色通道,实现快速落地,快速投产。请中关村在企业的准入、评价、退出标准和机制建设方面给予指导。三是技术创新方面。借助中关村科技研发资源,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以“中关村”品牌,吸引国际国内领军科技人才和团队参与基地新碳纳米、石墨烯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抢占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借助中关村在创新孵化器建设运营方面的成熟经验,与中关村创新平台合作,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实验室与企业新型合作模式。用好中关村在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基地入驻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四是融资方面。加快落实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推动相关政策与服务汇聚基地。协调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基地资金支持和融资咨询服务。协调中关村管委会,利用现有的金融平台,立足基地资源实际,开发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三)完善机制,保障融合发展

一是坚持顶层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和顶层沟通,积极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共建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尽快在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坚持多渠道合作机制。逐步推动建立健全多渠道合作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流通机制,与中关村管委会的人才流动机制,与中关村管委会的政策咨询机制等等,先行先试各类政策措施,借“中关村”品牌,推进与全球资源的“高端链接”,实现“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