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建才能真正美

发布时间:2018-01-12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乡村如何建才能真正美

区政协农科委  马连杰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借助政协平台与大家交流“美丽乡村”这一热门话题。我想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美丽乡村应该什么样?

“美丽乡村”?顾名思义,乡村是它的本质,不同于城市,再美不能失去其本真的“乡村”味道,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有领导;能医病,能养老;有权益,冤屈少;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这是老百姓对美丽乡村的朴素理解。国家农业部对“美丽乡村”的定性是“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这是政府的目标与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指引我们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道路。

新时代,赋予了美丽乡村新内涵、新使命。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包含了对整个“三农”发展的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和新期待。

二、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那些不足?

  一是规划指导没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虽然编制了规划,但规划存在调研不深、论证欠科学、整体缺少统筹等问题。特别是在实际建设中,生搬硬套现象严重,个性化难以体现,存在“千村一律”现象。

二是建设内容没完善。注重硬件建设,对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方面还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村风民风等软件建设方面还无暇顾及。

三是产业发展没支撑。乡村的主导产业相对薄弱,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条短,规模效益不明显,覆盖范围小、运作不规范、带动能力弱,没有形成发展的产业支撑。  

 三、美丽乡村应该怎么建?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标准,高站位统筹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建设规划要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标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逐步缩小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有产业发展规划,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产业发展列入整体规划,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成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

二是要突出“乡味”。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乡土气息。做好深入挖掘、溯源整理,修复农村文化延续的断层,研究传统农事民俗文化和现代农村生产活动方式融合发展模式。要让城市人能够闻“乡”而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要强调文化特色。要根据乡村独有文化、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加大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在特色上下工夫,差异化上找出路。同时还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等上位规划无缝衔接,实现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

四是要培养良好民风。文明的乡风是美丽乡村之魂,要从“高”处着眼,“实”处着手,组织村民重温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五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坚持开门搞建设,统筹用好危旧房改造、特色小镇、一事一议、低收入帮扶等政策,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六是要形成长效机制。2020年,全区要建成412个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可以按照历史遗产保护、休闲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体验、宗教传承等多种形式推进,组团建设,像特色小镇建设一样,分类整合、主题鲜明。此外,明确标准,开展星级评定,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在全区建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运营良好的美丽乡村。

以上观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