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低收入村发展、低收入户增收的建议
提案人 马连杰
问题:去年以来,我区全面开展了低收入户精准扶贫工作,确定35个低收入村1.28万低收入户,目前已进行了低收入户身份确定、精准识别等工作,下步将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加以解决,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要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
分析:低收入户、低收入村形成有其主观、客观因素的存在。一是低收入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农村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缺乏劳动力和实用技术人才;三是一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四是缺乏对实用资产的挖掘利用,缺乏好的项目对接,缺乏专职帮扶队伍,导致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难以落实。
建议:各项措施要切实可行,落到实处,不能停留于口号,切实提高低收入户收入、消灭低收入村。
一、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扶贫
1.将低收入村按三类进行优先扶持发展。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
2.对低收入户分两类进行管理。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低收入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进行扶持。
二、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低收入村、低收入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附加值高、保护生态、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打造地区产业品牌。形成合作社、联合社,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实施教育培训,增强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低收入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低收入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持政策。将农户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针对低收入户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
1.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低收入村整村推进工作。建议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低收入村项目建设进度,全区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低收入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
2.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有计划地开展低收入村互助金试点工作。
3.围绕精准扶贫,将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项目精准到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村。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低收入户掌握种植、手工业、互联网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低收入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为低收入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促进低收入村发展、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农委
全区认真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关于“三农”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把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低收入增收工作按照“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分类帮扶、重点突破、力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夯实基础、产业带动”的工作思路,以低收入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宽低收入增收渠道。
一是工作机制逐渐完善。精准施策和工作分工方案、工作考核办法、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经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三个文件以两办名义已下发到乡镇,明确了“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为加强低收入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区政府专题会审议通过,区农委与区财政局联合印发《房山区低收入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京房办发〔2017〕32号),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
二是产业项目全面启动。低收入增收产业发展是根本,按照市里文件要求,我区将2016-2017两年市级资金全部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全区35个低收入村以“生态保护、持续发展”为原则,共确定农业产业项目30个,涉及30个低收入村,已经区政府专题会审议通过。目前已将预算资金70%作为启动资金拨付到各乡镇,正按照报账制方式,引导村民自主施工建设帮扶项目。这些农业产业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低收入村发展。
三是出台政策促进增收。为充分发挥就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作用,区农委和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制定了《房山区低收入农户农村事务综合岗位管理办法(试行)》(京房办发〔2017〕43号)。按照自愿申请,每户一岗,基本达到低收入农户全覆盖。根据《关于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低收入村发展精准施策工作方案》(京房办发〔2017〕1号)文件,区农委联合区教委制定了《房山区低收入农户家庭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实施办法(试行)》(京房办发〔2017〕44号),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给予就学帮扶资金,切实缓解我区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的就学难问题,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两个文件经区政府专题会审议通过,目前已全部下发到乡镇,相关部门正按照程序落实政策中。
四是实施网格化结对帮扶。坚持抓党建促增收,建立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增收工作机制,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需施策”工作要求,建立区、镇、村、户四级结对帮扶网格,做到“村村有帮扶、户户有干部”。特别是针对35个低收入村,建立起“一个低收入村、一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单位、一个帮扶企业、一个第一书记”的“五个一”联合帮扶机制,既帮村又帮户,确保低收入村加速发展。目前已建立帮扶台账,针对村记账员培训正在进行中,同时各镇村帮扶方案已全部制定,已经形成一村一册,一户一策,正在按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