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源头分类意识,精细化垃圾分类工作,
助力绿色生态区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 何玉润
问题: 自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以来,房山区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监管—企业运营—属地负责—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房山模式”。目前房山区分类的主要措施是,分居民小区、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垃圾等不同单位分类分组制定垃圾分类方法。但是,虽说社区内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消费者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到位、或者垃圾桶和垃圾袋上面的垃圾分类标志不能一一对应等原因,垃圾处理仍旧普遍采用混合收集和运输,影响了分类垃圾的回收比率。垃圾分类有关的产品设计、宣传品设计等给人们的分类行为带来的引导也十分有限,同时,垃圾分类的环境与行为也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从而致使垃圾分类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
分析:1、家庭。家庭是产生生活垃圾的重要源头,也是实现垃圾分类的最佳地点。在2006年冯思静等学者的一份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北京家庭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平均占43%,厨余垃圾平均占45%。由于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堆肥做成供绿植使用的肥料,因而可以看出家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2、社区。现在几乎每个社区内都有分类垃圾桶,分别是绿色放厨余垃圾,蓝色放可回收垃圾,灰色放其他垃圾。从随机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的各类垃圾桶里丢放的并不是应该丢放的垃圾,而大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效果并不满意,可回收垃圾桶几乎闲置,大部分混合垃圾扔在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内。
3、办公场所。写字楼也存在着大量的可回收垃圾。例如废旧纸张、塑料、墨盒等等,都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然而,上班族平时把果皮、剩饭菜等直接和可回收物扔在一起,给后期的分拣造成了较大的工作难度。
4、公共区域。公共区域主要包括公交、地铁、旅游景点、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等。这些区域的垃圾桶一般是两个为一组,即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但里面的垃圾成分基本没有和垃圾桶上的标识相符。
建议: 1、通过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的源头意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垃圾分类意识教育入手,通过专业的讲解、免费小手册的制定和投放,逐渐建立垃圾分类意识的全区普及机制。在低年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垃圾、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益处;让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社会垃圾分类的宣传中去,组织中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或垃圾焚烧厂,感受环境保护对生活的影响;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实习活动;在社区开设相关课程,让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垃圾分类的辅导班,提高社区人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分析垃圾产生的地点特征,取消目前简单粗狂的垃圾桶两分法,分别设立不同的分类垃圾桶,并且在垃圾桶上面标志与国际接轨的、区内统一通用的标志,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消费垃圾从源头上觉得垃圾分类不费心、不麻烦。
3、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和惩罚机制。目前我区并没有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规定垃圾监管的惩处措施,这也是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原因之一。具体以居民户为例:应将监督的细节工作下放到社区、街道,由街道以居民户的名义发放给每户居民实名制的垃圾袋,让居民户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以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交给社区垃圾处理人员。而其他场所的垃圾处理可效仿居民户的处理方式。此外,我们也呼吁区里能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对垃圾分类行为给予罚款、缴费等处置方式,提高犯错成本,让消费者从意识上认识到垃圾处理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意义。
关于提高源头分类意识,精细化垃圾分类工作,助力绿色生态区建设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市政市容委
一、主要做法
区市政市容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主任办公会,责成主管领导牵头,环卫科具体办理此事,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对提案建议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认真落实提案中建议,对办理质量、时限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布置,同时,积极主动与提案人加强联系沟通,认真听取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委员的意愿,并就委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注重在办理质量上下功夫,力求让委员满意。
二、工作进展
1、加强管理,维护运行高标准
按照《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考评标准,认真抓好103个垃圾分类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达标工作;加大对垃圾分类小区的检查力度,强化指导员队伍和监督人员队伍的考核管理,实行日检查、周抽查的检查考核模式,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针对每月市垃圾渣土处检查考核结果,及时与房山环卫公司进行分析汇总,对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追究责任,积极整改,抓好落实。截止8月底,共对103个垃圾分类小区开展检查50余次,发现问题10余处,北京环卫集团房山有限公司在发现问题的三日内及时进行了整改,确保垃圾分类工作保持高质量、高标准。
2、加强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定期对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并着重加强垃圾分类桶站卫生洁净、厨余分拣纯净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截止8月底,共组织垃圾分类指导员培训20场次。
3、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参与意识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图片宣展、现场咨询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广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和做法,逐步树立垃圾分类理念,为居民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截止8月底共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活动72场次。
4、推进两网融合,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试点工作,借助于线上APP和线下回收箱,通过环保理念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和积分回馈体系,降低垃圾分类回收门槛,引导和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定点投放,截至8月底共在98个小区和单位开展”两网融合,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环保项目进入“互联网+”领域,基本实现垃圾在收集、回收、转运与分拣、处理环节的融合发展。
5、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以街道、社区为单元,我区确定在拱辰街道、西潞街道推行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北京新石化产业基地安置房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并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截至8月底,已完成33个小区、3个城中村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工作任务。
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垃圾分类小区的检查频次和工作力度,保障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作业规范开展。
2、借鉴浙江金华地区垃圾分类先进经验,采取“两次四分”的分类模式,运用“党建+”的推动形式,加快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3、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带动全社会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带动更多的家庭积极参与和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