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利用区域民办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居民职业技能
及综合素质的提案
提案人 致公党房山支部(杨广泽)
问题:
一、按照“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发展定位,我区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区域内各类人才不能满足需要,缺口较大。
二、目前,我区受相关教育机构应用型、技能型、企管型、社会工作等人才的培养能力的局限,导致区域内各类人才不能满足房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分析:
一、区政府做出具体规划、部署
《房山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了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房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特别提出“加大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培养力度,让他们尽快融入地区新的产业链条,为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区政府《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房政发〔2017〕11号)文件提出“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统筹管理,将农民工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创新职业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当前供需要求的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努力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实现就业、创业的能力”。
上述规划指出“积极与区域内的大学或培训机构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引导农民工自主参加市场紧缺、产业急需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
二、全区要求学习各类技能技术的人数骤增
一是我区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形成的“三新”居民(新楼房、新社区、新生活),仅就窦店镇、阎村镇、长阳镇、周口店镇等周边村镇就有7300余户2万余人迁入新区。
二是琉璃河湿地公园已完成近半工程。依托首都第二机场,将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与发展临空经济产业同步,推动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和空港配套服务、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新航城配套服务区和后花园。同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的琉璃河镇中心区5个村、生态谷项目区5个村棚户区改造,并与重点功能区同步开发,融西周燕都遗址、北京农业生态谷、琉璃河大遗址公园、生态谷项目区与湿地公园融为一体,打造集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相融合的区域。使我区人才需求量大幅提升。
在多次走访中发现,涉及区城市化建设的村庄居民普遍缺知识、缺技能、缺竞争力。多数人希望通过培训等途径学技术、提素质,融入城市化进程中。
三、民办职业教育资源为我区人才培养大有可为
房山区区域内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学科、专业,教师资源比较丰富,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和能力。充分运用区域内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各类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融入我区各类人才培训体系,对于因地制宜解决我区各类人才需求缺口,促进我区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区域内民办职业教育资源颇具培养各类人才的能力
我区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4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近10家。多年来,为服务首都乃至我区输送了大量的管理、服务、生产、建设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现代管理大学为例,近年来,办学方向转向“服务首都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不断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曾对我区400余名新职大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为房山区培训保安人员600余人,2017年承办了北京市第二届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受到了市公安局好评。201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情暖房山”“十百千万”工程(进10个新社区,完成100场培训,动员1000名师生志愿者,培训新居民10000人次),积极开展“红烛行动之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均收到很好效果。
建议:
充分利用区域内民办职业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优势,形成与区成教中心、成人教育培训等机构为一体的区域性人才培养格局,达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一、区政府统筹规划,政府各部门以及各乡镇根据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与我区包括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内的培训机构对接,共建职工教育基地、市民终身学习基地等各类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基地。
二、经费保障。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专项拨款等办法解决。
三、教育培训范围及内容。以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产业、行业需求为重点,主要对待业市民、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新居民、农民工进行多种类、多形式培养。
1.培训范围: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新招员工的岗前培训,包括业务技能、对口专业、综合素质、企业文化等。
2.培训内容:企管类、专业技术类、社会工作类、农村实用技术类以及我区需要的其他类型的人才。
3.农村应用型人才培训。对房山区生态建设、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带头人、农业产业经纪人以及创业经营型人才的培训。
四、将我区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纳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将我区民办职业教育资源纳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后,既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急需的人才培养,又有利于我区疏解非首都功能,还为我区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政府主导,有关部门提出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乡镇政府、社区落实培训对象及数量,由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培训机构负责落实培训目标任务。可采取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招投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等方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充分利用区域民办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居民职业技能
及综合素质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教委
接到提案后,区教委与提案人进行了前期电话沟通,召开了工作会研究相关工作,并征求了提案会办单位区人力社会保障局的意见,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区教委、区人保局最终形成了9项具体措施并列入计划。2018年6月19日,在现代管理大学与委员和现代管理大学校领导层进行面对面沟通,委员完全同意教委和人力社保局的答复意见,希望加强合作和政策引导,发挥区内各公办、民办、职业学校、高校和成人学校作用,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和中小学科学性开放实践活动项目,积极申报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研究开发受市民欢迎、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打造学习品牌,为提升居民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提案有序推进,效果初显。截至目前,已将区内民办高校、职业院校主要领导作为成员纳入到已成立的房山区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将区内民办高校、职业院校纳入已有的职成教育三级体系。深入区内各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统计梳理区内职成教师专业技能和服务意愿,推动职成学校对市民开放办学,在服务市民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中寻求发展,寻求突破。截止9月底,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7.11万人次,其中农民各级各类培训82602人次,居民社会文化艺术培训3300人次,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区内5个单位146个项目申报“2018年北京市社科联社会组织重点资助项目”。积极为区内职业学校转型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和必要帮助,鼓励各校立足自身优势,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场地、设备等资源,为市民提供菜单式学习体验课程,指导现代管理大学申报北京市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区内3家单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培训机构,2个品牌分别被评为市级和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由人保局牵头,加强与民办高校、职业院校的沟通交流,提高重视程度,引导符合条件的学校申办鉴定机构,及时发布市局关于补贴培训工种的相应目录以及标准和规范的新政策。鼓励引导辖区中、高职等学历教育机构整合优势专业资源,开展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全区职业培训层次水平。带领学校与CSD、高端制造业基地、高教园区、绿地楼宇等引进的重点企业进行座谈对接,充分了解各企业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截止9月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430人次。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752人次,本市农村转移劳动力818人次,外来务工人员643人次,在职等其他人员1217人次。对接联系社工委,会商研究区内民办职业学校、高校申报社会购买服务路径。充分发挥区内各高校、职业院校在服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申报北京市初中科学性开放实践活动项目,积极开展初中科学性开放实践活动。截至9月底,区内各职业学校新开发15门中小学生校外实践课程,完成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中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5900余人次。借助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区内各学校在精准扶贫、职业农民培养和创新人才培育、市民素质提升中的做法和成果,为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