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房山区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提案
提案人 民建房山总支(郝书文)
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总体部署,北京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区工业发展现状,如何抢抓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构建房山区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房山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分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全球范围的产业转型升级,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我国着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北京市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我区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精尖产业所占份额相对较低,产业减量提质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区域高端创新资源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在全市十六区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同全区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我区已建成的国家级、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仅5家,部委级工程技术中心仅3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仅2家,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仅1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且缺少对行业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创新型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度不高,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仍不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衔接机制。
二是传统企业占比较大。工业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产业形态相对落后。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基础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3.6%。主导产业比重较小、发展不均衡,现代交通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还未对“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智能装备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尚处于产业培育期。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法律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与会计事务所、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支撑还未能有效搭建。政府的政策保障还不够有力,一定程度影响研究机构和各类企业的研发活动。孵化器和加速器还未能充分的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创新创业的生态化体系未能形成。
建议:
1.立足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以《房山区工业发展规划》、《北京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为引领,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具体举措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发挥体制优势,引导和汇集各方力量,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共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2.立足创新要素,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鼓励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理布局创新资源,支持高校建立科技产业园,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平台和科技产业联盟,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开展重大项目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引导企业完善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鼓励其建设符合全市新标准的企业技术中心,提升我区产业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双创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双创载体,完善运作模式和配套服务体系,明确定位特色,提高双创企业准入门槛,聚焦产业方向,优化政策服务环境,提高双创企业发展质量。四是集聚创新型人才。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使高校成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加大科技型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立足创新能力提升,深化产学研联合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有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面向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迈进。
4.立足结构优化,实施传统产业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改升级项目,按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在其高端形态和高端环节形成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完善疏解退出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疏解淘汰工作力度,推进纳入淘汰目录范围的企业加快调整退出,鼓励引导一般制造业有序疏解退出,同时按照动态清零原则,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产业项目准入门槛,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质产业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立足支撑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一是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级层面相关政策的集成和创新,整合相关政策资金,探索建立产业创投引导基金,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支持体系。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政府采购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二是健全完善各类中介机构,提高服务创新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机构,促进与产业端、项目端、政策端的有效结合,为企业创新创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三是提升孵化器和加速器水平。作为科技承载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要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聚焦产业方向,明确定位特色,实现集创业创新、投融资、市场信息、专业化管理服务等支撑服务要素于一体的生态化体系,使之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于构建房山区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经信委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立足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立足创新要素,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立足创新能力提升,深化产学研联合;立足结构优化,实施传统产业升级;立足支撑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五点建议,我们已将以上建议列入本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加强规划顶层设计,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认真落实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精神,编制完成《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房山区工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区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重点发展现代交通、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两大潜力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文创创意两大现代服务业。二是依托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北京新材料产业基地两大功能园区打造具有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推进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长安汽车研发及创新中心、达闼科技云端智能机器人中试总装基地等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三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依托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打造金融科技小镇,依托北京基金小镇构建基金业生态圈。四是不断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以国家“智慧广电”产业园项目为引领,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拓展区。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一是正在加快推进高教园区现有高校的建设和扩区工作,积极对接中关村优质创新资源,引进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二是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长安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京东方数字医学与生命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三是完善双创体系。编制完成双创政策汇编,加大双创政策宣讲力度,围绕全区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一批专业化和特色化的众创空间。四是推动海创园、实习实训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实现海内外人才和科研项目落地。对科技领军人才在办公、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
三、积极对接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与“三城一区”深度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外溢承接,主动融入南部制造带,促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在房山落地。二是积极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正在加快推进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理工华创电动商用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方岱宁院士团队先进材料与结构制造技术产学研融合高端研究院等项目洽谈和手续办理工作。
四、加大疏解整治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制定了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018年工作方案,完成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53家。二是完成全区生产经营单位现状信息普查,重点聚焦消防、安全及涉污“散乱污”企业,按照动态清零原则,坚定有序依法依规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三是研究制定了《房山区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工作方案》、《房山区工业用地指标转移补偿方案》,有序推进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和工业用地指标整合工作,为重点高精尖产业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五、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一是制定出台了《房山区关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实施意见》及《房山区关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实施细则》。结合房山区重点产业方向,正在积极争取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与房山区共同设立基金。二是引导和鼓励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与创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已为燕山石化和石化新材料基地对接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和北大创业训练营等创新资源。三是积极为全区优质众创空间争取各项双创政策和荣誉称号,2018年新认定北京市众创空间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