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19-10-29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的提案

提案人  刘凤梅

 

问题及分析:

房山区15个民族村多数地处偏僻,农业发展滞后,村内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处于房山区中等水平。全市120个民族村仅有窦店、北广阳城和富庄3个村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房山区民族村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全市中下等水平。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北京市开始推动平原造林工程,使环境更加优美,让市民们有森林公园郊游踏青的处所,同时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平原造林工程将成为我区部分民族村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以平原造林工程为契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民族村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民族村经济发展。

目前,房山区有9个民族村有平原造林6190亩。应抓住平原造林工程有利时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林下种植和养殖,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民族村经济发展。

然而,我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林下经济作为新兴产业,还末引起各级的足够重视。二是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牵动。目前我区林下经济小而散,缺乏规模效应,且产品的品牌不多、数量有限,与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三是现代化程度不高。很多林下产品在种植、养殖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靠自然生长,生产周期长,靠手工加工,影响产量和成本。

议:

1、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科技推广、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支持范围,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种苗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发展。

2、加快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和资金扶助,加快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林下经济高效典型示范基地,积极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特别是在民族村中进行示范,使民族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脱贫。

3、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开发机制,加强林下经济项目、技术及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对农村乡土实用人才培养,提升林下种植的技术水平,提高林下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关于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园林绿化局

 

我局自收到“关于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民族村农民收入的建议”提案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推进,多次与市园林绿化局进行沟通,现将办理情况总结如下:

我区始终按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的《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林木资源养护管理办法》、《北京市平原生态林管护技术导则》等相关要求,统一开展平原造林管护的各项工作。目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于平原造林林下经济的合理利用、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只提出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可由镇、村作为主体,种植不超过30公分的药材、农作物等低矮经济作物,且坚决禁止林下养殖。我区已在部分平原造林地块内,开展林下经济试点试验工作,如在琉璃河镇万里村试验种植蘑菇、在石楼镇大次洛村试验种植中草药等。

待市园林绿化局明确制定平原造林林下经济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后,我区将按照市园林绿化局的相关政策、要求,在确保平原生态林林木健康生长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发展林下经济,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积极引导、有序发展”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结合我区各民族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和林地综合利用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林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增长,生态富民,促进我区民族村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