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我区珍贵文物“活”起来的提案
提案人 宁娟
问题:
房山区的文物资源在京郊首屈一指,目前,房山区已登记的文物保护单位328家,其中国保单位9处,文物收藏总量达12万件(2万件/套)。这些文物从人类起源的周口店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的镇江营遗址、琉璃河商周遗址一直到明清、民国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罕见的连续性,不仅仅连续地反映了中国5000年历史,更是反映了人类起源和进化。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不具备保管及研究条件,其中大部分珍品被收入了首都博物馆,一部分收藏于周口店遗址和西周燕都遗址,剩下的部分珍贵文物也基本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保存条件堪忧,普通游客和观众更是无缘得见。
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房山产业转型、文旅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举,更是落实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赋予房山的功能定位。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化功能,激发民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可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房山而言,可以丰富房山精神、激发正能量,让百姓记住“乡愁”,增强房山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是丰富文物功能、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议:
房山区应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房山文物,并争取把流落在外的珍贵文物复制回来,让这些文物在故乡活起来,因此,提出建议如下:
博物馆是文物的家,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对文物进行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场所。针对我区文物众多的实际,应该尽快规划设计综合博物馆建设项目,并积极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第三阶段城南行动计划项目库,取得市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博物馆要具有文物保护、分年代或遗址类实物展示功能;积极争取流落在外的文物回家,不能调拨的文物,进行复制展示;博物馆具有学术研讨交流、声光电考古体验;博物馆内建立数字展厅,将全区328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文字、图片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展示,同时配建必要的配套设施,如停车、餐饮、文创商店等。
总而言之,让参观观众不出博物馆展厅就能尽览房山文物风貌,了解房山文化,领会房山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别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一是定期举办专项展览活动,每期按照不同年代、不同文化确定展览主题,精选展品,突出特色,并策划一些互动项目,引导大众走进博物馆;
二是适时策划一些大型学术研究交流活动。通过专家参与,揭示文物内涵,展示文物所包含的文化与精神,实现文物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配合活动搞好文宣和营销推介,提升房山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开展文物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各博物馆的联系交流,让房山文物走出房山,走出北京,走向国内外,与各地博物馆联合举办文物展示活动,扩大房山文化的影响辐射范围。
四是开展博物馆与学校共建教育基地活动。通过流动展览进校园、科普讲座进校园、专题培训及校馆互动,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学生更好地知晓房山历史,热爱家乡,增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记住乡愁。
五是拍摄房山历史文化和馆藏文物专题片,建设房山历史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利用互联网+展示,在网站和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上传播,打响房山“源”文化的知名度,吸引公众了解房山,走进房山。
关于让我区珍贵文物“活”起来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文化和旅游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内涵,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功举办了云居寺第二届樱花杯摄影大赛。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传承文化,弘扬房山石经精神,不断打造云居寺文化品牌,让文物在交流中发展,让云居文化活起来。到故宫博物院、西藏拉萨博物馆、四川大学、深圳弘法寺等地举办了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水峪村杨家大院已竣工待验收,水峪村娘娘庙等文物建筑竣工。截至目前,我区22处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程,均已完工并通过质量验收。部分革命文物工程已移交给属地乡镇政府作为革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
1.区文化和旅游局在专业人才引进、专业团队组建等方面,将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保局对接沟通,争取更多支持。
2.区文化和旅游局将邀请相关专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待房山区综合博物馆建成后,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物展示交流互动。
4.利用新媒体,新的技术手段,丰富宣传、展示方式,充分挖掘房山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唱响房山“源”文化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