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26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人  赵庶吏

 

问题:

1.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方向的产业呈现出“分散、单一、同质化”倾向,高起点、前瞻性、带动性强的项目还不多,缺乏统筹安排时序、进度、程序、分工等各项工作;

2.由于平原和山区乡镇的地域、资源差异,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同,城区、平原、浅山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资源不能整合,机制不能联动;

3.山区生态功能被过度“碎片化”,修复、保护、建设、开发等整体定位不清;

4.山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地区较多,但保护和保育机制尚未全面跟进,个别山林对外承包,承包者投入跟不上,村集体无法投入,极大影响了山区修复和生态环境建设。

分析:

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大部分乡村和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山区,他们祖祖辈辈守护的绿水青山,盼望着早日变成装满金银的“聚宝盆”。因此,关注山区发展,事关首都西南部重要生态屏障,事关我区30万山区百姓民生福祉,事关“一区一城”新房山的未来。围绕“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如何发挥绿水青山这个最大优势,依据既相近又不同的物质资源,实施联动发展,探索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面临最大问题。过去,山区乡镇以矿山资源为主的“地下”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还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建议:

要加快山区发展,必须立足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空间规划相衔接,管理好承载空间,释放发展潜力,加快推进山区转型发展。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价值转换是我区面临的重要的、现实的、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整体谋划,实施规划设计联动

站在首都生态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谋划我区山区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立足于山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发展现状,着眼于“三区一节点”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并重的理念,秉持生态涵养、生态服务与生态经济并举的原则,借助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对山区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引导,明确功能定位,重朔空间布局,创新跨区域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浅山与深山之间、深山与深山之间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财政投入等领域的协作、联动和互助发展模式,实施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施策,形成功能整合、基础设施共享和生态共建的体制机制,以“联动发展”推动我区山区整体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多规合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联动

目前,山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帐较多,而且建设资金投入途径和合作模式多样,不利于山区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在山区建设过程中政策制定、资金投放、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等必须起决定和主导作用,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山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财政投入,按照“国际旅游休闲区”的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和建设。明确山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的点位及配套标准,包括商业设施中心、康养服务中心、旅游运输中心等,全面提升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国土、水利、交通、环保、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山区的投入,实现道路、电力、给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教育、医疗、养老等形成城乡有机融合,联动建设,彻底消除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盲区,为山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3、整合资源,实施产业发展联动

目前,我区山区乡镇的产业发展主要是独立发展,区域界线明显,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因此,建议我区要全面整合山区、浅山区的优势资源,立足山区生态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主导功能、沟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敢于因地制宜打破村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整体开发,联动发展、统一管理。做到由点及面,由线连片,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发展、廉价竞争。例如从整体宣传推介,到精品路线打造,到突破地域管理机制限制等,创新思路,研究路径,整体谋划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利用霞云岭、蒲洼、十渡的红色旅游资源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利用周口店“源”文化、琉璃河“城”文化,探索房山源文化发展;利用大安山、史家营关闭后矿山修复资源整体打造矿业遗产生态旅游线路;利用南窖、佛子庄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带动水峪村、石板台村等村整体打造历史村落旅游线路等等。通过顶层设计、通过整体规划、通过联动发展,推动我区历史资源、生态资源、山水资源、文化资源等深度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品牌建设。

4、生态保育,实施生态区域协作联动

我区是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保育、小流域建设、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等都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扩大区域生态空间。因此,建议将与我区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文化相融的区县甚至京外的市县进行结对协作,构建优势叠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协作格局,探索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跨区域统筹,共同描绘“共守好山好水好生态,共建绿色发展聚宝盆”的美好蓝图。例如房山与丰台的结对共建京城西南旅游休闲产业区,与门头沟共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京津冀共建绿色生态河流廊道等。

总之,依据“三区一节点”的战略定位,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绿色产业为基础、以山区人民为主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联动发展、久久为功,一定能让我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

 

依据区政府办《2020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要求》,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承办区政协第49号提案《关于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建议》。

一、在提案中建议的“整体谋划,实施规划设计联动”方面

根据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年),三乡镇的功能定位分别为:霞云岭乡,以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红色生态旅游乡;蒲洼乡,以绿色产业为主的京西生态保育乡;十渡镇,北方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特色景观旅游小镇。结合房山分区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区文化和旅游局正在牵头编制三乡镇联动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中期稿,正在修改完善,将于近期上报区政府审议。

二、在提案中建议的“多规合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联动”方面

(一)大力推进旅游休闲廊道建设

十渡旅游休闲廊道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内,起于十渡镇五渡桥北侧,沿涞宝路、十大路沿线,止于狼牙沟桥(十八渡)北侧,沿线全长25.69公里,共涉及沿线18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慢行系统工程、绿化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配套服务设施工程。总投资12444万元,其中市级资金8949万元。项目于201810月底开工建设,已于202086日全线完工,目前正在编制决算报告。

(二)完善道路沿线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十渡大街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十渡镇,北起京原铁路,南至十渡镇政府,沿街长度约为1135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工程、生态停车位工程、景观构筑物及小品、建筑改造工程、绿化工程等。估算总投资3909.26万元。项目于2020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的60%,预计10月底完工。

二是规范标识体系。一是沿主路两侧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标准采取双柱或单悬加标识牌,规范旅游标识体系;二是景区内采用与三乡镇山水和谐统一的风格,制作特色旅游标识,向游客展示“红色体验地、绿色休闲区”品牌形象。突出三乡镇联动的统一形象,为游客提供专业规范的标识服务,提升旅游接待品质。目前,编制设计方案已完成,并上报财政评审。

三、在提案中建议的“整合资源,实施产业发展联动”方面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助推三乡镇产业提质升级

1、霞云岭堂上红色旅游村和龙门台党性教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堂上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原村委会改造、龙门台原学校改造以及纪念馆展陈提升等。估算总投资4400万元(不含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为区发改委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帮扶资金。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原村委会改造、龙门台原学校改造项目于20207月开工建设,目前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已完成工程量的45%,计划9月底主体完工,绿化工程12月底完工;原村委会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90%、龙门台原学校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75%,计划9月底完工;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展览大纲已通过区委宣传部部务会审议,并上报市委宣传部,计划202011月开工建设,20213月完工。

2、蒲洼东村生态旅游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村入口区环境提升、村史馆北侧休闲公园改造、村庄主路景观提升改造、食用菌基地提升、花台原房车露营地提升改造等。估算总投资1390万元,资金来源为区旅游基本建设基金。项目于20206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10月底前完工。

3、十渡马安抗日模范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房良联合县政府及抗日高小改造提升、南岭阻击战遗址景观提升、八路军团部及伤员疗养所改造提升等。估算总投资1613万元,资金来源为区旅游基本建设基金。项目于2020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的50%,预计10底月完工。

4、三乡镇低收入产业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乡镇七个村50套民宿改造(霞云岭17套、蒲洼4套、十渡29套)以及东村原小学民宿改造等。估算总投资3876万元(霞云岭1110万元,蒲洼790万元,十渡1976万元),资金来源为区农业农村局低收入项目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支持。项目已于20208月开工建设,计划12月底完工。

四、在提案中建议的“生态保育,实施生态区域协作联动”方面

(一)稳步推进山区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推动山区产业转型发展。为促进关矿地区发展替代产业,我委积极与市发改委沟通对接,申请政策和资金支持。从2006年至今,市发改委共支持我区替代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17.1亿元。其中:霞云岭、蒲洼、十渡三乡镇获市发改委支持的替代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3.7亿元,其中市级支持资金2亿元。目前霞云岭乡三角城、鲲鹏大峡谷2个替代产业项目决算申请已上报市发改委。

二是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取得成效。我区作为矿产资源大区,多年的矿山开采造成了植被破坏、粉尘污染、水体污染、地质灾害隐患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自2014年开始,市政府支持我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106个,总投资6.5亿元。其中:霞云岭、蒲洼、十渡三乡镇支持项目21个,总投资9369万元。通过植被恢复,在水土保持、抵挡风沙、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是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2019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霞云岭堂上小流域10平方公里,投资65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4%,计划9月底完工。2020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十渡石门村小流域10平方公里、霞云岭何家台村小流域9.5平方公里,投资1267.5万元,项目已于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19月完工。

四是积极推进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东北区域)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霞云岭乡银水、下石堡、上石堡村,总占地面积约3.3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工程、基建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暖通工程等。总投资1.03亿元,全部为市级资金。目前初步设计概算已批复,正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投标,计划9月底开工,202112月底完工。

(二)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丰台-房山)

为积极推进生态涵养区与丰台区在乡镇间、企业间的合作,选取霞云岭乡与卢沟桥乡作为试点,两乡签署结对协作框架协议,在红色联动、政策对接、产业协作以及人力资源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与丰台区对接,落实转移支付资金,目前结对资金已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推进生态涵养区结对帮扶资金项目建设,助推生态涵养区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了霞云岭乡堂上红色旅游村、龙门台党性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建设(联动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