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推动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提案及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 放大 缩小 关闭 浏览量:

关于持续推动山区乡村联动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  赵庶吏

 

问题及分析:

    房山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久远,自然风光气势恢宏,红色基因独特,具有中国乃至世界独特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在山区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曾经让人不禁有“绿水青山枉自多,文化无奈经济何”的感叹和遗憾。近几年看到了区委区政府对于山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山区整体发展初显成效。尤其是2019年“三乡联动”项目的实施,陈清书记提出要在“联、串、美、富”四个字上做足文章,四个字包涵了山区建设目标、路径、机制和初心。三乡联动,为山区唱响做实红色文化品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边远山村振兴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山区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开发建设关键时期。山区发展事关“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事关首都西南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关乎山区30万百姓的民生福祉。所以,我们在四次全会提出提案的基础上,又将山区联动发展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调研课题。经过充分调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下:

目前,山区乡村发展一定程度上存着文化资源厚重但挖掘不足,旅游快速发展但整体服务不优,开发建设火热但理念创新不强,实施联动发展但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资源挖掘不足,目标定位不准。北京市总规和房山分区规划,明确了我区发展定位之一是“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这也是山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但是在联动发展的组织实施中,没有充分的与其对标对表,例如对什么是国际旅游休闲区、国际化元素、国际化标准、国际化服务对象等对标不清晰,对哪些区域、资源、产业、文化属于“国际标准、国内标准、首都标准”对表不明确。同时存在特色文化“碎片化”,尤其是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的修复、保护、建设、开发等整体定位不清,挖掘不够,再加之山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地区较多,保护和保育机制尚未全面跟进,个别山林(例如霞云岭的杏黄村)对外承包等问题,影响了山区整体发展建设。目前,联动发展的建设标准、规划范围、文化挖掘、目标定位等需要进一步与分区规划紧密对接。

2.缺乏整体统筹,整体发展不均。山区发展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到乡村产业整体不平衡,个别产业和项目发展呈现出“分散单一、同质竞争、”现象,高起点大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不多,整体服务及设施不配套,产业融合不深,品质服务能力弱、文化旅游展示手段单一,产品开发较为传统等,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整体统筹,导致生态得不到整体修复、资源得不到充分融合、效益得不到最大回报,服务得不到整体优化。

3.开发条块分割,缺乏整体联动。目前,山区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但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共享等没有形成链条,每个阶段独立进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服务要素等不能整体配套,必然影响项目建设速度、项目的整体绩效、项目的协调建设甚至影响项目的整体建设效能。

建议:

1.聚焦规划目标,实施全区域联动。《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年)》《房山区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9-2035年)》为房山区未来经济和旅游发展谋划了宏伟蓝图。明确了以北京源文化为引领,以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为路径,以国际旅游休闲区发展为目标,面向中高端市场,构建“一线三团,六园多点”的总体布局,这就是山区发展未来15年的发展和建设目标。围绕两个《规划》,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建立深山区、浅山区和平原区“三区”协同、分区联动机制,实施全域统筹、全域布局,横向到边,实现标准统一、目标聚集、一体推动、协同发展推动我区山区的全面振兴。

2.统筹产业发展,实施全链条联动。统筹山区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对涉及的各类型项目实行项目专班负责制,从论证、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共享等全链条统筹联动,纵向到底。这样即能保障项目的协调、速度、资金、效益、管理、运营等,也能够从规划实施中能够看到运营效果,从建设过程中能够明确利益共享,减少建设中的梗阻甚至滑铁卢事件。

3.以文化为魂,实施全要素联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山区要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以绿色为底,以文化为魂,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与文化、林业、农业、生态、交通、体育和商贸等多要素联动,形成文化引领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聚焦高端国际化精品旅游目标,围绕人之源、城之源和红色基因、石刻文化等建设一批有历史、有传承、有文化、有灵魂的世界知名旅游胜地;二是围绕自然山水、农耕民俗等建成一批乡土不俗、民宿不土、乡愁不愁的有故事、有品味、有品质、有品牌的国内知名的休闲养生胜地。

4.强化政策集成,实施全方位联动。实现山区高质量发展,旅游是引擎。启动引擎需要多部门政策集成和驱动,需要推动文旅部门与相关涉旅部门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发挥多边优势,用政策整合资源,包括整合干部资源。围绕全域旅游规划,全面整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节事娱乐等旅游要素,形成集聚效应,突出整体旅游形象,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进而推动山区全面振兴。

5.不忘建设初心,实施全主体联动。山区的发展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和利益主体多。对此,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倾力打造建设主体;二是全力开拓各类市场投融资主体;三是让全体山区人民成为不可或缺的受益主体,在建设前让老百姓感受到历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自信和自豪,在建设中让百姓感受到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在建设后让百姓感受幸福和收益。通过多主体联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农民主体”建设机制,最后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建设初心和使命。

 

 

 

关于持续推动山区乡村联动发展

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文旅局

 

一、编制完成三乡联动发展总体规划

结合三乡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力争利用2-5年时间,通过整合资源、区域联动,一体推进、协同发展,发挥优势、做好做强,将三乡打造成“红为主题、绿为底色、红绿交织、和谐发展”的红绿融合实践地,“环境优雅、生态和谐、多业融合、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地。唱响做实”红韵三乡、山水画廊”品牌,培育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新业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偏远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最终目标。

二、推进配套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截至今年上半年,十渡大街改造项目、十渡红色马安建设项目、蒲洼东村风貌改造提升项目、霞云岭乡红色教育文化旅游项目已完成项目、三乡联动旅游标识建设项目的扫尾工作。目前,红色马安村每天接待参观人数四五百人次。龙门台学校改造完成已具备接待能力。完成纪念馆展陈提升,于6月开始恢复接待游客。堂上纪念馆预计今年接待人数将突破30万人次。

三、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开发综合旅游产品

由区文旅局牵头,开发“一键游房山”官方小程序,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要素,通过文字、美图、摄影、直播(短视频)四种手段整体推介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性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在线查询、电子导览、语音导游、点评投诉等智慧旅游服务。整合区域内景区、民宿、非遗展示等要素资源,开发综合旅游产品。成立首霞(北京)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霞云岭乡堂上、蒲洼乡东村、十渡镇马安等旅游资源要素,进行线路开发、产品打造。4月28日,在北京消费季--“乐享房山 快乐生活”启动仪式上发布15条房山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文创产品、农特产品等商品开发,共同启用了“三乡有礼”品牌。

四、抓住建党百年契机,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由中共房山区委宣传部、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北京市曲剧团等单位,联合推出推出了 “永远跟党走”房山区原创百姓宣讲剧《北京西山那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17日、7月18日在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梦想剧场进行了演出;7月22日、23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再次上演;此外于7月24日至30日走进 城关街道、阎村镇、河北镇、史家营乡、十渡镇、张坊镇、长沟镇等地进行下乡慰问演出共12场,受到市区各级领导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