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文旅融合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提案
提案人 王军
问题及分析:
房山区是首都历史文化的文脉宝藏。但在旅游层面,缺乏吸引力,文化不凸显,文旅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全面,缺乏硬件设施。缺少统筹规划与指导,缺乏专业机构与专项资金,各单位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合力。
从经济层面,乡村文旅发展未受到政策辐射的带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服务能力欠缺,资源未有效开发,缺少就业机会,需要系统性规划与建设。
结合情况分析,思考房山联动发展,从空间上讲,是解决乡村到城镇化发展层面的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改善乡村风貌、解决三农问题。
从机制上讲,是优化政策、协调政府、文旅资源、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实施联动协作,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禀赋,建设适应性文旅发展路径,注重流量效应,提升文旅体验、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智慧化升级带动跨越式发展。
建议:
第一: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促进乡村发展,调控土地空间,科学规划发展区域。健全联动合作机制,完善营商环境,强化规划与运营联动。以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发展房山乡村优美自然生态景观,特色鲜明的村落、民居、街巷。规划农村垃圾回收处理、污水治理、环卫公建、公共交通等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配套升级
进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引领乡村旅游消费升级。结合扶持政策,发展民宿产业,开发高质量乡村度假、休闲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房山区特色村落进行选点布局,打造精品民宿试点,以点示范、推广样板,盘活乡村资源,形成特色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业态,打造品质,引入多元要素,结合教育、体育、农业、康养、田园综合体等业态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旅游商业,形成有机组合。
第三:房山区域文化保护与传承
挖掘区域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融入房山旅游发展,联动文化专家团体,鼓励社会院校、文创机构参与,挖掘打通房山“源文化”价值链,形成富有房山特色的文化体系。以区域文化体系推动文旅融合,扩大乡村文创产业链。重视文旅IP营销,选择适当的营销推广组合途径,打响房山文旅品牌。
第四:推进乡村旅游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挖掘磨盘柿、良乡板栗,菱枣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食品深加工,构建房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乡村旅游提升房山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带动、优化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势能。
第五:社会联动,构建乡村旅游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社会联动、村企共建、协作共享的发展机制,保障乡村文旅建设,人才通道,资金渠道稳定。
成立村企联动对接小组,公开招标信息,以项目促合作;鼓励农民以自有合理资源、技术手艺、资金等形式入股参与乡村文旅项目。
成立乡村发展基金,完善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金融政策;推进村民“基础收入+股份红利”的收入机制,保障村民利益与稳定项目收入。保障社会合作机构利益,实现区域环境效益、文旅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关于促进文旅融合
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提案办理情况
承办单位 区文旅局
一、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我区共有星级民俗村18个、星级民俗户254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8个大类42家。乡村民宿主要分布在周口店镇、蒲洼乡、十渡镇、张坊镇、大石窝镇、韩村河镇、青龙湖镇、佛子庄乡、霞云岭乡等9个乡镇。截止8月底,已经运营的乡村民宿品牌由去年底的28个增加到77个。。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近几年,我区生态休闲产业以挖掘、拓展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四季房山.大美田园”的工作理念,以“追梦田园,农游房山”为主题,加大“五田六园”建设力度,初步形成区域游为品牌、具有房山特色的休闲农业共同体,为社会提供优良的休闲农业产品。促进休闲农业与文化传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养生体验、农产品加工等有机融合,实现山上平原互联、地头餐桌共享,为市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农业区。到目前为止,共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南窖乡水峪村、蒲洼乡东村、史家营乡莲花庵村、霞云岭乡堂上村);中国美丽乡村1个(韩村河镇韩村河村)、北京最美乡村11个。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目前,我区正在全力争办全国民宿大会,目的是激发民宿发展意识、更新民宿发展理念、提升行业知名度、吸引知名民宿品牌落户房山,助推房山民宿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摸排,摸清乡村民宿现有存量、未来增量,明确乡村民宿发展的重点乡村或重点片区。在摸清家底的同时,组织重点乡村或片区全面整合区域内资源价值,为以后与投资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奠定基础。在深入分析比较、广泛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房山民宿主IP品牌。依据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主题体验等特色优势,确定民宿产业分IP品牌,形成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民宿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各职能部门上前一步,主动服务,为乡村民宿办理“一照两证一系统”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由村集体主导,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回购、租赁、置换等模式,有序盘活村内旧厂房、旧校舍等闲置用房发展民宿。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服务乡村民宿的低息贷款产品,政府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乡村民宿发展。